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為文創搭建更多對接資本的平臺
“空氣洗手”,既保證清洗效果,又產生90%的節水效益——在日前北京衛視熱播的《創意中國》中,高科技“節水神器”收獲嘉賓和投資者的好評,年輕的創業團隊現場就獲得投資。而此前登陸這檔文化創意創投類節目的“慧美衣櫥”,創始人已經遇到“幸福的煩惱”——訂單飛來,“人手不夠”。
在“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文創與科技、旅游、教育等產業深度融合。首鋼工業園區改造項目呈現鋼鐵巨人的華麗轉身,老舍茶館展現濃郁京味文化畫卷,“智造未來機器人”展現載人娛樂機甲的未來感,清華女博士梅靜辭去高薪回鄉創辦“聽松書院”……從《創意中國》選擇的項目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文化創意之于工業、旅游、娛樂等領域的改變,感受到“文創+”的重塑力量。
對接資本的平臺不足,是當下文創產業發展的短板。較之其他產業,文創領域的“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表現得更為明顯。因為文創產業里中小微企業居多,其核心資源是創意、版權、知識產權等,資產結構大多以創意、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為主,缺少土地、廠房等抵押物。在北京,已經連續兩年舉辦的文創大賽的出發點正是解除“痛點”——給文創企業提供對接服務、資源,特別是金融資本的平臺和零抵押信用貸款。兩屆比賽,2000多個中小微企業和項目獲得了創業指導、投融資等服務,入圍100強企業完成融資合計15.1億元。
作為國內首檔大型文化創意創投類電視綜藝節目,《創意中國》選擇的制作路徑——文創、投資、綜藝跨界融合,則顯現了其對文創產業“痛點”的把握,即搭建項目、創業者與金融、投資者對接的平臺,讓文創業者與投資人零距離對話。
較之一地舉辦的文創大賽,依托綜藝這一日臻成熟、表現力強的藝術形式,以及電視、網絡、移動端等全媒體的播出架構,形成了更具關注度、話題性、實效性的平臺。在這里,投資人、文化名人、創業達人做嘉賓,或給出前瞻規劃,或提供理性建議;投資機構代表和百姓投資人組成“百人天使團”,根據各自投資意愿,選擇文創業者與項目。對參加《創意中國》的文創團隊和創業者而言,闖過“獵奇好創意”“創意秀出來”“資本愛創意”三關后,就可以與投資人零距離對話,就可能遇到投資的“天使”。比如月壇雅集傳藝薈,其帶來的非遺精品是老祖宗留下的絕活兒,沉淀了太多智慧,其與投資機構的牽手,讓歷史溫度、文化厚度的展現得到真金白銀的支持。從《創意中國》錄制開始,短短3個月,就有12家創業公司與現場的投資機構確定了合作意向。
如果說對文創而言,對接資本是創意落地的開始,那么對資本而言,對接文創則是發掘新藍海的機遇。通過文創大賽、《創意中國》等平臺,發現具有成長性的項目,這樣的投資帶來的回報令人期待。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置于這樣的戰略目標下考量,搭建文創與資本有效對接的平臺、構建文創產業投融資服務體系,對于完善文化要素市場不可或缺。當健全的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形成,文化資源、文化資產、文化資本、文化產業方能真正融為一體。
“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面對新時代的要求,搭建更多文創與資本對接的平臺,對于文創項目落地開花,對于提供豐富精神食糧,大有裨益。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文創 文化 平臺 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