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趕搭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快車
——來自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第四屆四次理事會的聲音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1月23日,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第四屆四次理事會在深圳迎賓館召開。已經略顯陳舊的迎賓館正是1992年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下榻的地方,正是在這里,鄧小平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并掀起了中國改革開放新一輪熱潮。“我們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對改革先驅表達敬意,不忘初心,繼往開來;另一方面,我們來到改革起源的地方,也是一種宣誓,表明受益于中國改革開放的民營經濟將再度出發,為新時代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做出新貢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原專職副主席、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莊聰生告訴本報記者。
■■為什么就深圳可以?
進入一月,各地紛紛進入“兩會時間”,正在召開的廣東省兩會傳出消息,2017年深圳市GDP終于超越廣州。當人們耳熟能詳的“北上廣”變身“京滬深”時,全國政協委員、研祥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志列一點也不覺得意外,他還斷言,“我預計2025年之前,中國GDP的第一大城市是深圳。”
到底是什么讓陳志列有這樣說話的底氣?陳志列表示,愿意解剖研祥這只麻雀,來告訴大家創造深圳奇跡背后的密碼。“我是1993年‘下海’,創業的時候只有500塊,除了幾個研究生同學,在深圳誰也不認識,既沒有背景,也沒有實力,只有一點技術。今天的研祥是中國企業500強,去年營收322億元,利稅32億元。”陳志列指著一張他抱著女兒站在公司招牌前合影的照片告訴與會者,“我女兒與公司同年同月生,今年25歲,研究生剛畢業。如果1993年我不選擇深圳而在其他城市創業,研祥能夠做到今天的規模嗎?我以一個創始人,今天依然是董事長+大股東的身份回答———不能。當年我在中國其他任何一個城市創業,今天大概1/5的規模都做不到,這就是深圳的魅力。”
為什么深圳這個地方能鼓勵創業并不斷做大?陳志列以企業家的角度給出答案,“第一,深圳是一個移民城市,所以導致我們都不太怕失敗,具有寬容失敗、鼓勵創新的社會氛圍,只有在深圳才能見到這么多敢于放手一搏的人。第二,深圳一直有‘小政府、大社會’的傳統,在深圳這個地方,企業要找政府,政府馬上給你回饋,企業要不找政府,政府絕對不到企業來說三道四。”
■■唯有創新不可辜負
雖然研祥的案例很讓人震撼,但第二個演講的滬商代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奧盛集團董事長湯亮同樣底氣十足。“我們企業就是建大橋的,經過20年創新發展,在英國皇家《橋梁》雜志的全球行業統計排名中,奧盛集團在全球特大型懸索橋、特大型斜拉橋纜索市場的份額,分別達到51.2%和54%。迄今為止,已獲得重大科技成果13項,其中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個、二等獎1個,擁有123項發明專利,獲得魯班獎、詹天佑獎82項。”
湯亮講話的時候,正發著38度高燒,他抱恙赴會,就是希望能與更多民企分享他對新時代的理解:“時代是怎樣的色彩,你就是怎樣的命運,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未來的幾十年將是民營企業家的第二次巨大的人生轉機。”民營企業家走進新時代的抓手是什么?湯亮認為,“抓手就是創新。企業家精神的靈魂就是創新,這也是企業家精神區別其他職業精神的地方。奧盛集團從創業起步時,就秉承創新精神,填補了國內科技空白。我堅信,科技創新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流,是挖掘不盡的聚寶盆。在新時代中,我們要把事業做得更大更好,只有繼續堅定不移地創新。離開創新只會一事無成,就會落后于新時代。
■■扶貧重塑民企形象
“我作為董事長,我們公司有一兩萬員工,全國有60多家分公司,但是我去公司的定點扶貧村就達100多次,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當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安順興偉實業公司董事長王偉講起他的扶貧故事時,這一細節讓人肅然起敬。
在王偉看來,精準扶貧是民營企業家的兩大機遇,一個是重塑形象的機遇,因為通過扶貧,民企可以幫助老百姓共同富裕,沒有黨的支持,民企不可能有發展,沒有老百姓的口碑,民企也不可能發展。另一個是轉型升級的機遇,“我們在幫扶一個村的旅游產業發展的基礎上,目前正在打造一個占地8000畝的旅游大世界,投入300億元,帶動30萬人就業,已經建設了兩年時間。”支撐王偉忘我工作的動力是創造價值,“我整個企業沒有一個親戚在里面任職。中國民營企業家的精神就是體現人生價值,不是說我要去賺多少錢讓孩子繼承。企業小,財富是自己的,企業大,財富是社會的。”王偉現在的目標很單純,“作為民營企業家,就應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企業做大做強,帶動更多人共同富裕。”
理事會議從早上8:30分一刻不停開到中午12:30分,隨后13:30分又要出發參觀華為和比亞迪公司,讓與會人員體驗了一把深圳速度和深圳效率。之所以只截取了其中三個片斷,因為在記者看來,如果民企能夠秉承創業的心態、創新的使命、回饋的宗旨,曾經創造輝煌的民營經濟一定能搭上新時代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動車!(記者 陳建萍)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中國 深圳 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