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社會服務 社會服務
致敬民盟老藝術家|相聲大師丁廣泉:讓笑聲長存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侯派相聲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民盟盟員丁廣泉因病于2018年1月18日在京去世,享年73歲。丁廣泉培養了一批外國笑星,為相聲的國際性傳播作出了突出貢獻。
丁廣泉,回族,生于1944年10月14日,生前為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美國海外藝術家協會理事、世界藝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煤礦文聯理事、朝陽區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理事。1973年始正式成為侯寶林(民盟盟員)的入室弟子,并于1985年起在歷屆國內曲藝、相聲大賽中獲獎。
丁廣泉和徒弟在民盟文藝活動中的演出
1989年為中央電視臺創導的相聲小品《新編孔乙己》,是丁廣泉培養外國笑星的開端。從此,相聲無國界,曲藝節目中誕生出了一道獨特的國際風景線。二十多年來,丁老師秉承著孔夫子的“有教無類”的教學理念,先后培養出了一大批洋笑星,包括:大山(加拿大)、卡爾羅(南斯拉夫)、阿瑪爾(坦桑尼亞)、郝蓮露(德國)、莫大偉等。據了解,遵照丁廣泉的遺囑,他的遺體已由家人無償捐獻給醫療機構。據了解,他生前的遺愿為:無需告別,不辦儀式,不留下痛苦,讓笑聲長存。
見證相聲三起三落
1944年,丁廣泉出生在西單新皮褲胡同,祖上三代都以廚藝為生。丁廣泉出生時,正是相聲最危急的時刻。“中國相聲最初都是地下的東西,難登大雅之堂。等到解放前夕,這種‘伺候人的’、‘低俗陳舊’的表演與新形勢不符,相聲演員甚至一上臺就被轟下來,覺得有損新中國的形象。”
直到丁廣泉六七歲時,才第一次聽到相聲。“那時鄰居家剛有了收音機,一到晚上,大雜院里的人就圍坐一起邊吃窩頭咸菜,邊聽著話匣子,嘻嘻哈哈地捂著肚子,一陣前仰后合。收音機的聲音總是開到最大,播的是侯寶林的《婚姻與迷信》。”“其實沒聽懂什么,就跟著大伙兒一起樂。但我發現很少有笑容的母親笑了,我心里就想,這玩意兒真好,能讓大家都笑。” 相聲已經在丁廣泉年幼的心里扎下了根。上學后,他加入了學校的文藝隊,業余時間學說相聲。“1951年侯寶林的相聲走進中南海,毛主席聽后,相聲在民間曲藝中的地位更高了。”丁廣泉也有了自己的偶像——馬連良、梅蘭芳和侯寶林。“別人給我一張照片,呀,大黑牙,是侯先生!我像現在的追星族一樣,把它掛在墻上。” 當時丁廣泉最大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考進中央廣播說唱團,拜侯寶林先生為師。
1973年丁廣泉與恩師侯寶林合影
以馬季為首的新一代青年相聲演員脫穎而出,掀起了相聲的第二次高潮。伴隨這個大潮,1964年丁廣泉進了國防科工委文工團。1973年,丁廣泉終于在老作家苗培石的引薦下,見到了侯寶林先生。當年,相聲界拜師極為嚴格,必須有“引、保、代”三師(引薦人、保人和代師傳藝人)。就這樣,苗培石為引師,文學家吳曉玲(胡適弟子)、武生泰斗王金祿為保師,丁廣泉正式成為侯寶林的第七位入室弟子。學藝30年才成名 “我跟侯老學藝時,幾乎是一直受批評,沒有得到過表揚。他甚至說我條件不好,行不驚人、貌不壓眾。” “怎么會呢?您年輕時候挺帥的。”記者看到墻上丁廣泉年輕時候的照片,英俊瀟灑。“相聲演員不在于帥,而在于怪。師傅認為我的優勢應該搞相聲理論,因為我們這一代相聲演員,正經高中畢業的沒有幾個,我算是文化水平高的。”
侯寶林和丁廣泉
1954年便開始說相聲的丁廣泉,真正出名卻是30年后。
在經歷了人生百態,體味到相聲的本質后,丁廣泉對藝術有了全新的了解。1985年,中央電視臺拍攝了一部相聲電視劇《破財招災》,丁廣泉飾演劇中的主角“二大伯”。劇情講述一位北京的孤老頭“二大伯”,迷上了當時流行的有獎購物,最后為商家的促銷行徑付出慘痛代價。“那才是我的第一次突破。”
1985年的北京,電視還只能收看三個臺。頭天晚上“二大伯”一亮相,第二天便成了“熱門貨”。丁廣泉就這樣出名了,“二大伯”成了北京老百姓對他的別稱,一直流傳至今。
緊接著,丁廣泉開啟了“女子相聲”的先河。他創作的女子相聲《生活的浪花》第一次得到了侯老的贊揚。“說實話,這可能是侯老給予我的唯一表揚,心里真是激動。”丁廣泉把它稱為“自己的第二次突破”。之后,他進入中國煤礦文工團,和妻子楊家音聯手打造了電視劇《生活的浪花》。
讓相聲走出國門
接下來,丁廣泉又有了“第三次突破”——教洋人說相聲。1989年,他收了洋徒弟大山并創作相聲《新編孔乙己》,一炮打響。“那時剛剛改革開放,我們對外國人了解特別少,看老外說相聲很稀罕,就這一下,一發不可收拾。” 丁廣泉能教洋人說相聲的消息不脛而走,電視臺紛紛找來;而外國留學生也沒有想到,在學漢語這么難的情況下,會有這么一個有意思的東西。從此,巴西、美國、黎巴嫩、荷蘭、法國、日本……越來越多的“各色”徒弟,幾乎擠破了丁廣泉的家門。
丁廣泉的相聲課
丁廣泉教外國人說相聲,有自己的一套教學理論,他不是單純地教相聲,準確地說是在教一種幽默漢語,是讓學生通過有趣的學習來提高漢語水平。近幾年,丁廣泉開始嘗試利用相聲來推廣漢語。2008年他被聘為北京化工大學的客座教授。從此,每周一次的快樂漢語課堂也正式開課。如今,“洋教頭”不僅在家里教徒弟,還經常被邀請到各個大學進行“趣味漢語”講座。
滿口京腔的朱立安體會最深,“現在所謂的速成語言教學太多了,什么‘輕輕松松、每天15分鐘’。因為太輕松了,念完就完了。但是相聲不同,你要演就要背下來,哪怕不明白也要死記硬背。俏皮話什么的,都有功夫在里面。相聲最直接的一點就是你說好了,觀眾有掌聲有笑聲,如果觀眾不笑,說明你說的不好,不像在課堂上朗誦演講,永遠不知道自己進步沒有。”
丁廣泉感到很欣慰,“我們幾代相聲演員,包括馬三立的上一代,都試圖把相聲翻譯成外語,但都不成功。外國人以前都覺得中國人很嚴肅,很苦澀,沒有幽默細胞。其實我們很早就有《笑林廣記》,任何國家‘笑藝術’的發展都沒有我們長久。現在我終于有機會把相聲介紹到國外去。”
文字來源:北京晚報、光明網、環球人物等
綜合圖片來源:民盟中央宣傳部、央視《藝術人生》、國際在線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相聲 丁廣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