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陜西漢中:健康扶貧的三劑“良方”
陜西省漢中市位于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現有8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貧困縣。過去因交通不便,醫衛條件落后,山區曾流行“小病忍,大病扛,重病愁斷腸”的說法。
為了趕走扶貧工作中“貧困交加、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三只“攔路虎”,2017年以來,漢中市開出精準識別、精準救治、健康管理三劑藥方,組織“流動醫院”上門體檢篩查、建大病患者“保障ICU”、打造健康管理聯合體,走出了一條有效健康的扶貧之路。
“流動醫院”上門體檢 貧困戶有了“家庭醫生”
地處大巴山腹地的鎮巴縣是漢中唯一沒有通高速公路的縣,也是陜西11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2017年,鎮巴縣組織省市縣醫療專家和骨干醫師,背著醫療器材組成“流動醫院”,翻山越嶺、走村串戶為山區貧困患病群眾進行體檢,歷時20余天,最終篩查出因病致貧人口6961人,大病患者92人。
若非醫生親自上門,興隆鎮健全村村民李耀松從沒想過要去醫院治療“腿軟”的毛病。醫療隊上門做體檢時,初步診斷李耀松雙側股骨頭壞死,需要手術治療。
“我們怕拿不出錢,想不做手術。簽約家庭醫生5次來我家做工作,跟我們講健康扶貧政策,貧困戶看病能報銷,花不了多少錢。”李耀松的妻子殷光蓉說。
在李耀松家的《陜西省建檔立卡農村因病致貧貧困戶健康扶貧手冊》上,記者看到2017年全家人的看病報銷記錄:6月26日李耀松做手術費用24162元,自付2034元;殷光蓉12月因肺炎入院治療,費用1490元,自付僅37元。
在鎮巴縣三元鎮紅漁村,記者遇到了村民劉明均的“家庭醫生”、鎮公衛專干余建國和村醫彭萬富,這是他們第7次上門進行換藥檢查。
37歲的劉明均高位截癱,已臥床十年。2017年5月,在接受入戶體檢時被發現患有嚴重的褥瘡,被送往鎮巴縣中醫院進行手術,共花費24831元,通過新農合、政府救助,費用全部報銷,縣里還通過扶貧愛心基金救助了3000元。
據了解,2017年漢中市組成了218支醫療隊,共免費體檢了7.81萬人。最終確定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貧困戶23897戶69360人,比體檢甄別之前分別下降了28%和20.4%。經過精準篩查,解決了健康扶貧“靶向診療”的問題。
建大病患者“保障ICU” “一單式”讓群眾看得懂
“住上一次院,三年活白干……”曾經,一場大病對脆弱的貧困家庭而言,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如今,大病患者“保障ICU”救貧困戶于危難。
4歲半的小女孩楊夢琪家住在大巴山深處的鎮巴縣三元鎮白家營村。從村子走山路到鎮上要一個半小時。夢琪的爸爸平時在外務工,收入很低,爺爺奶奶帶著夢琪靠4畝梨樹生活,全家年收入僅六千多元。
2017年7月,夢琪在鎮中心衛生院做體檢時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當年9月,夢琪在漢中市中心醫院進行了手術,住院費用25045元,通過新農合報銷、大病保險報銷以及民政救助后,自付費用對這個貧困家庭仍負擔不小。
鎮巴縣衛計局局長龐文學向記者介紹,鎮巴縣通過政府“一事一議”醫療救助基金以及健康扶貧愛心基金再補助5000元,最終把自付手術費用降到了約2100元。鎮巴縣多次通過這種方式,減輕了大病貧困患者的負擔。
記者從漢中市衛計局得知,漢中在全市推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民政救助+政府專項救助+其他方式”的組合式、多層次體系。其中,政府專項救助資金,以及紅十字援助、社會捐助和愛心幫扶等其他方式,專門用于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民政救助后自付費用過重的患者。目前,全市貧困家庭所有大病患者全部得到集中救治,慢性病患者全部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重病患者兜底保障實現全覆蓋,看病費用報銷比例達到92.3%,并全部實現了“一單式”結算。
健康有“靠山” 扶貧有溫度
醫療資源向基層全面下沉是漢中市健康扶貧的積極成效。1月19日上午,城固縣醫院副院長趙徳娥正在董家營鎮中心衛生院值班。他告訴記者,雖然自己在縣醫院工作,但每周固定要來衛生院上班2至3天。如果鎮上有重病患者,可以立即趕到現場。
據了解,漢中市著力建設健康扶貧長效機制,整合市、縣、鎮(辦)、村四級醫療機構的資源,組建健康管理聯合體。
以城固縣為例,4家縣級公立醫院托管了10個鎮衛生院,以互派業務骨干、點評處方、上掛培訓等方式,打通醫療資源。除了“上門服務”外,醫護人員還可以通過大數據平臺共享患者的信息,進行遠程診療。
記者在城固縣董家營鎮中心衛生院的遠程醫療室看到,當醫護人員打開漢中市醫院健康聯合體信息平臺后,整個漢中各縣、鎮(辦)的貧困人口數、慢性病人數、高血壓糖尿病人數一目了然。進入患者的個人頁面,能看到病情、就診次數和醫護人員隨訪記錄等信息。當患者上醫院看病時,會觸發系統通知醫生,遇到難題還可向上級醫療機構的專家咨詢請教。
編輯:趙彥
關鍵詞:陜西漢中 健康扶貧 流動醫院 家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