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國航天員:矢志飛天 初心不改
新華社北京1月23日電題:中國航天員:矢志飛天 初心不改
薛艷雯、單儒超、李瀟帆
自199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成立至今,11名航天員六問九天,巡天遨游68個晝夜,繞地飛行1089圈,行程4600余萬公里,完成空間科學試驗100多項……
榮耀來自于付出。他們的登天之梯,是用汗水和心血澆筑的。
20年沒人按過的按鈕
從飛行員變為航天員,要經受巨大的身心挑戰、經受常人無法想象的“魔鬼訓練”。
空氣動力學、天文學、航天醫學、心理學、飛船設計原理、航天技術、航天環境以及英語、高等數學等上百個科目的學習,要在四年內掌握。
航天員們沒有被難住——
為克制困意,他們泡著濃茶,抹著風油精,甚至站起來聽課。
低壓缺氧訓練,他們忍受著頭暈惡心甚至休克的反應,每次訓練都堅持30分鐘以上。
超重耐力訓練,他們要在高速旋轉的離心機里,承受40秒的8倍重力加速度,往往導致面部肌肉變形,呼吸困難,甚至意識喪失。
離心機座椅手邊,有一個請求暫停的紅色按鈕,20年來卻從沒人按過。
增強前庭功能的轉椅訓練,一般人一兩分鐘就受不了,航天員卻要連續旋轉15分鐘。
模擬失重訓練,航天員身穿160多公斤的艙外航天服,在10米深的水中一次訓練三四個小時,每次下來都累得癱軟在地,吃飯連筷子都拿不住。
心理訓練,航天員要在狹小密閉的隔離艙內經受抗疲勞抗寂寞的考驗,72小時連續工作,不能睡覺,不能離開。
……
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黃偉芬說:“破繭成蝶,從來都是痛苦的過程。沒有超越常人的堅韌,是很難熬過來的?!?/p>
零淘汰率創人類航天史奇跡
支撐航天員熬過來的,是那份矢志不忘的“初心”——航天夢。
“為什么還要飛?”三度飛天的景海鵬笑著說:“這就是我的本職工作。如果我干別的,那叫不務正業。”
看似輕松簡單的一句話,道出的不僅是航天員的職責和使命,也是他們的人生夢想。
聶海勝的妻子聶捷琳回憶起丈夫報名參加航天員選拔時說:“老聶態度非常堅定,無論怎么勸說他都始終堅持?!?/p>
到了北京后,她才真切感受到這個夢想的無窮力量?!跋褚粋€大磁鐵一樣吸引著藍天驕子紛紛而來。”
張曉光的低壓缺氧耐力稍弱,他主動要求加大訓練強度?!皝磉@里就是為了實現飛天夢想的,再苦再累也不怕?!彼焯煦T在訓練場,臉色煞白還一再要求“再練一會”“再試一次”。晚上睡覺,他不用枕頭,還把腳墊高,以適應失重狀態下的血液重新分布。
劉洋第一次參加轉椅訓練,5分鐘就感覺天旋地轉,下來后整整一天都吃不下飯。
“夢想從來都不會輕輕松松實現,是就此退縮讓夢想化為泡影,還是迎難而上邁過這道坎?我下定決心,拼了!”她回憶道,休息時間,她自行“加餐”打地轉。
超重耐力訓練曾經是陳冬的弱項。為了攻克難關,晚上他躺在床上,把借來的杠鈴片壓在身上,感覺重量不夠,就讓父親一起幫著壓。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國先后選拔的兩批21名航天員全部順利通過考核,全部具備獨立執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能力,創造了世界航天員訓練零淘汰率的紀錄。
“時刻準備著”
首批14名航天員人人都具備上天的能力,但由于任務密度和條件制約,并非都有上天的機會。
2014年,吳杰、李慶龍、陳全、趙傳東、潘占春因年齡原因正式停航停訓,再也沒有機會出征太空。
告別航天員生涯的儀式上,趙傳東形容自己心情五味雜陳,“有不舍,有遺憾。但16年來我始終沒有放棄,始終在努力爭取,我問心無愧。”
“沒有飛天,自己總感覺跟沒有完成任務一樣。”吳杰說。
鄧清明是目前唯一沒有執行過飛天任務的首批現役航天員。20年來他3次入選備份乘組,3度與飛天失之交臂。
鄧清明用戰友的經歷鼓勵自己。劉旺用14年換來了“太空穿針”的完美表現,張曉光用15年換來了15天的太空飛行。“只有自己不放棄,別人才不會放棄你?!?/p>
“戰友飛就是我在飛!”這是大多數當過備份的航天員的共識。
神舟九號任務時作為劉洋備份的王亞平說:“這就像打仗一樣,只剩下一個山頭,馬上就要攻下來,這時候誰上去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山頭拿下來?!?/p>
“時刻準備著”,是仍堅持不懈訓練的鄧清明的心境。
即使是上過天的航天員,完成任務凱旋第一件事就是“歸零”——成績歸零,經歷歸零,心態歸零?!皶r刻準備著”是所有在役航天員的共同狀態。目前,全體航天員正按計劃展開新年度空間站工程任務學習訓練。
“全體航天員將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更加刻苦訓練、科學訓練,隨時準備接受黨和人民挑選,隨時準備奉命出征太空?!睏罾麄フf。(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航天員 訓練 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