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對高端養老無須過度糾結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諸多大型地產商紛紛在北京布局高端養老機構。高端養老項目價格動輒每月過萬元甚至數萬元,高檔化趨勢明顯,這讓許多對養老項目有需求的普通市民望而卻步。
近年來,“高端養老”頻頻走入公眾視野。的確,每月過萬元甚至幾萬元的養老花費,即便是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也是普通工薪階層很難承受的。正因為這樣,這些高端養老項目剛剛面世,就面臨著不小的批評之聲。但從市場化角度來看,這些養老機構都是民營機構,投資者按照其成本和定位制定價格無可厚非,這正是尊重市場定價規則的體現。新聞中提到,這些高端養老項目,由全科醫生24小時全天候監護及提供基礎治療,由職業化護理團隊負責日常護理工作,50%以上為護理相關專業人士。每星期都會為長者房間更換鮮花,醫養中心還會舉行豐富的文娛活動。毫無疑問,這樣的專業程度和服務水準,是一般養老機構無法達到的,“高質高價”的市場規則只是常識。
但高端養老項目遭受的批評,還是傳遞了一種焦慮:高質高價的高端養老機構消費不起,物美價廉的公辦養老機構往往又需長期輪候,這是大多數普通家庭老年人面臨的難題。但是,若因此將鞭子打在高端養老項目身上,還是搞錯了對象。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一個產業要興旺發達,需要足夠的利潤空間來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在競爭中做大蛋糕,也就自然可以照顧到普通家庭的需要。簡而言之,若不允許高端養老項目定高價,連這些項目都“無利可圖”,只會進一步制約社會資本投資養老產業的信心;反之,一部分投資者在養老市場獲得了利潤,這樣的“賺錢效應”才能激勵更多投資者進入。而從高端項目中賺到了錢的投資者,才可能用其利潤反哺大眾化養老機構,照顧到普通市民的需求,進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市場循環。
當下我國老齡化程度逐漸加深,老有所養問題備受重視。但只要運營合理合法,無須過度“糾結”養老院的定價是不是太貴了。解決養老問題,需要用全局性的視角來系統地分析問題、給出對策。實際上,以養老院為代表的機構養老,在我國整個養老體系設計中只能發揮市場補充、豐富選擇的作用,遠不能作為解決基礎和普惠需求的選擇。國家民政部公布的《民政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中明確提出,未來的養老服務業,將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換句話說,未來老年人將主要在家庭和社區養老。
這一理念上的重要轉變,并沒有把政府的兜底責任稀釋掉,而是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式,為老年人提供更高質量、也更可持續的養老服務。實際上,如果有好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條件,大多數老年人是不愿意到養老院去養老的。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生活、與社區和朋友維持親密關系,是更人性化的養老模式。財政資源是有限的,更需要花在刀刃上。明確了這一方向之后,政府部門首先要為貧困老人、失能失智老人等重點幫扶對象做好托底保障,其次就是要創新形式豐富中等收入群體老人的養老選擇。近年來,居家養老不斷完善,社區養老出現了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托老所、互助養老等卓有成效的新模式,這正是實實在在的轉型和進步。
完善養老服務,不能沒有高端,也不能只有高端。政府部門做好兜底保障,履行好監管職責,在養老院定價等操作問題上大可讓市場來決定。只要持續推動養老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便能一步步加速抵達老有所養的目標。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養老 高端 機構 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