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6000億元!未來展覽經濟還有多少潛力可挖?
新華社青島1月13日電題:6000億元!未來展覽經濟還有多少潛力可挖?
新華社記者張旭東
中國貿促會相關負責人日前在青島舉行的第十四屆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上表示,2017年展覽經濟直接產值預計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看似不起眼的展覽,為何會有如此強大的經濟產出能力?未來展覽經濟還有多少潛力可挖?
經貿類展覽占比達98%
此次論壇上發布的《中國2017展覽經濟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展覽業呈現數量穩步提高、規模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據不完全統計,全年國內共舉辦4022個展覽,展覽會總面積約為13470萬平方米,其中經貿類展會占全部展覽會數量的98%。
《中國2017展覽經濟發展報告》指出,出國展覽增速雖然放緩,但整體規模保持增長態勢,全國100家組展單位共赴70個國家舉辦展覽會,參展1549項,比2016年增長3.82%。同時,我國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參展穩步提升。全國88個組展單位赴33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參展628項,較2016年同比增長4.3%。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王錦珍在論壇上介紹,2017年我國展覽經濟直接產值預計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對經濟拉動作用明顯。
平常不少人都是懷著看熱鬧的心態去參加展覽,這些大大小小的展覽為何會有如此強大的經濟產出能力?王錦珍解釋說,展覽作為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具有創新驅動作用,是優質產品展覽展示、先進技術理念交流碰撞的合作平臺,可以匯集政策、項目、資金、人才、技術等各類資源要素,推廣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推動產學研合作。
“展覽具有產業聯動效應,能顯著拉動周邊行業效益成倍增長,不斷積聚商貿人氣;具有增強國際交流的作用,是構建現代化市場體系和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重要平臺。”王錦珍說。
展覽經濟仍面臨“大而不強”的困境
與會專家指出,雖然我國展覽數量、面積和展館數量都已經位居全球首位,但是“大而不強”,缺乏品牌和標準,需要朝著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努力。
王錦珍說,在發展初期,政府對展覽進行支持是必要的,需要政府支持搭建平臺,建立與外界的聯系溝通渠道,打出自己的品牌和影響力。但是隨著展覽的不斷發展壯大,需要逐步市場化,一方面政府要逐步退出,另一方面展會組織方要建立適應市場發展的標準和組織管理體系。
國際展覽業協會主席科拉多·佩拉博尼說,中國展覽的國際化程度可以更高一些,在邀請更多國際企業和組織來國內參展的同時,中國組展單位可以更多“走出去”,這樣可以更好地發揮展覽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實現與全球同行業的交流碰撞。
專家還指出,國內展覽應更加注重專業性,不要讓質量參差不齊的產品和沒有專業相關性的企業、組織同時參展,并注重發揮信息技術在展覽組織中的作用。
促進展覽經濟“精耕細作”式發展
王錦珍、科拉多·佩拉博尼和獨立組展商協會執行理事大衛·奧倫等專家指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實現更加全面、更有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是國際社會共同追求的目標。會展業也應轉型升級,推動產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增強創新力和競爭力。
王錦珍說,我國會展業界要把握新趨勢、新動態,加速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信息化進程,深化國際交流合作,著力構建質量型、差異化競爭格局,促進“精耕細作”式發展。
專家建議,我國會展業界要進一步加快服務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培育新的會展業態,使會展產業在帶動經濟增長、擴大市場消費、促進經貿合作、增加社會就業、推動城市建設等方面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編輯:秦云
關鍵詞:展覽經濟 6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