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用改革為發展松綁除障

2018年01月03日 14:24 | 作者:李拯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新年之際,習近平主席的新年賀詞甫一發表,不少金句就走紅網絡。“千千萬萬普通人最偉大”“為中國人民迸發出來的創造偉力喝彩”,寄托著對社會活力的禮贊;“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體現著深化改革的決心。用改革激發社會活力,讓人們看到未來發展的一條清晰脈絡。

“江河匯聚成川,無名山丘崛起為峰,天地一時無比開闊”,有人如此形容改革激發出來的噴薄活力。上世紀80年代初,時任福建省委書記項南親自提筆寫好編者按,要求《福建日報》發表國有企業55位廠長經理的呼吁書《請給我們松綁》,有力推動改革為企業“放權”。改革書寫下中國奇跡,正是因為激發了社會的活力。從鄉鎮企業到溫州模式,從離職下海到萬眾“雙創”,來自基層、來自民間的澎湃探索熱情與不竭首創活力,也把改革大潮一次次推向嶄新高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要深化改革,還需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最大限度增強社會發展活力”。

40年來,打破體制機制痼疾,釋放了巨大社會活力;進入新時代,仍然需要繼續進行制度松綁,“可以可以再可以”,“允許允許再允許”,激發社會更大潛能。事實上,這也是5年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標。從簡政放權厘清政府和市場邊界,到商事登記改革降低創業門檻,再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生產效率,一系列改革讓“無形的手”充分施展,讓“有形的手”更加有效,讓社會活力競相迸發、創新源泉充分涌流。中國的“獨角獸”公司與美國硅谷分庭抗禮,中國的科技創新讓國際媒體矚目“中國的科技革命”,華為開始向蘋果公司收取專利費……無數人迸發出來的創造偉力,推動著時代車輪滾滾向前,也是中國能夠贏得未來的最大保證。

社會活力并不是坐在辦公室計劃出來,而是在政府提供公平公正的環境之后自發生長起來的。從改革40年的歷史來看,改革的減法,換來的是活力的乘法;改革的數量級變化,帶來的是活力的幾何級增長。制度經濟學研究表明,制度創新能夠推動思維方式的變革、價值觀念的更新,是技術創新的“點火器”。正因為此,黨的十九大報告101次提到“制度”,6次強調“制度改革”。進入新時代,排除制約創新的障礙,打破體制機制積弊,就能為社會活力的生長提供適宜土壤,為中國的現代化后半程注入不竭動力。

社會活力,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于具體個人的大膽嘗試。創新有時候是“寂寞的長跑”,有時候又是“冒險的攀登”,都面臨著也許成功也許失敗的不確定性。為了激勵更多人成為未知領域的創新者、探索者,就需要形成允許試錯、適當兜底的制度安排。有人曾說,“我們最大的成功源于我們享有失敗的自由”。這就需要通過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風險規避機制,讓企業或個人能夠進行大膽試錯,從而為未來贏得無限可能,進而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美國真正應該害怕中國什么?”《華盛頓郵報》在經過調查之后如此回答:不是中國GDP的增長,而是北京中關村的一些咖啡店,店里有幾十張桌子,每天都擠滿了人,喝咖啡,談創意、創新、創業。摒棄為官不為的懶政,避免改革空轉的尷尬,激發深化改革的熱情,就能推動中國改革——這個“人類歷史上涉及人數最多、經濟當量最大、全球影響最強的巨大系統工程”向縱深推進,為更多中國人拓展人生舞臺,從而激發出源源不斷的社會活力。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改革 活力 中國 創新 發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