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尋親者黃淑麗:這一年 最大的收獲就是團圓
王桂云(左一)、黃淑麗(右一)和媽媽的合影
姐姐在安徽馬鞍山,妹妹在河北邢臺,她們的根都在浙江浦江。35年前的一個深夜,媽媽在縣城的小巷里逡巡良久最后抹著淚把小女兒放在縣政府門口。2017年正月,在浦江縣紅十字會的組織下,這對分隔了35年的姐妹通過DNA鑒定奇跡般地相認。
尋回親人,不是故事的結束而是開始,多了一個至親的人,對于尋親者黃淑麗以及她的家人來說,既是余生的心愿了了,也是更加豐富生活的開始。
“我們天天在微信上聊,三天兩頭視頻。”姐姐黃淑麗說到妹妹王桂云,聲音里都是笑意,“2018年春節我們約好了,父母、弟弟一家,我家,我們全家統統都到河北邢臺去妹妹家過春節”。
#2018年你最想活成什么樣?#
對于我們家來說,2017年,是意義非凡,讓家圓滿的一年,因為“團圓”。
丟掉小女兒的那個夜晚,媽媽哭著回來,后來的35年,1萬多個夜晚,媽媽無數次半夜哭醒。
現在,這一頁翻過去了。
2018年,希望全家安康,多聚聚。同樣,這個團圓也是祝福,祝福像我們這樣尋親的兒女們都能團圓。
大年初十親情有奇跡
她們認回來了各自的姐妹
2017年2月6日,金華浦江,3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浦江姐妹“回家”尋親。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因為家庭貧困和其他原因,她們被抱養到了河北、河南、山東等地。身在他鄉的她們,如今都已為人妻、為人母。她們,想來浦江尋根。
這次尋親會是浦江縣紅十字會組織的。早在2014年,浦江縣紅十字會牽頭,將這個群體進行了集結。后來,浙江迪安司法鑒定中心“加入”,開啟了一個為這個群體定制的公益項目,DNA尋親庫。
2月6日當天錢江晚報記者守在現場希望能夠見證奇跡的發生。也就是在那天,我們結識了王桂云和黃淑麗這一對姐妹。她們是尋親會上的明星,因為她們的臉、她們的眼,以及就像一個模子鑄出來的神情。第二天,迪安鑒定的法醫宣布了一個期待中的好消息。
2017年就快過去了,妹妹王桂云在河北邢臺有家有孩子,姐姐黃淑麗嫁在安徽馬鞍山,浦江老家,父母和弟弟小兩口住在一起,盡管是這樣分隔三地,但彼此之間因為終于尋回的血脈親情,大家都覺得生活總算圓滿了。
這一年大家反復咀嚼分離和團聚
“看到她的第一眼,我就掉眼淚,是我的囡”
“當初是不是怕我們不是你的親人,鑒定結果出來前就是不肯住家里。”黃淑麗到現在還常常嗔怪妹妹,對他們來說,因為最后的結局是美好的所以前面怎么艱辛,現在咀嚼起來都是甜蜜。
2月6日那天的每一個細節,黃淑麗放電影般地在自己的腦海里過了一遍又一遍。她說,她應該永遠也不會忘記了。
而同樣的感受在妹妹王桂云這里也是一幕幕重溫。
打王桂云記事起,她的家就在河北邢臺南宮市,爸爸是公務員,家里除了她,還有兩個弟弟。她是家里唯一的姑娘,父母對她寵愛有加。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看到有一份戶籍材料上的三個字,“養父母”,才知道了自己的真實身世。
之后她輾轉打聽到自己的根在浦江,就加入了浦江紅十字會組織的尋親團。
浦江這邊的親人也在尋找她。黃淑麗根據照片和信息已經“懷疑”了王桂云好久,“太像了,肯定是。”
但是2月6日,王桂云帶著老公兒子來到浦江后,面對黃淑麗的盛情邀請回家住,她始終沒答應,因為“輾轉找了好幾年,又怕不是”。后來黃淑麗叫來了62歲的母親。黃家媽媽現在回憶起來還是有點激動:“看到她的第一眼,我就掉眼淚,是我的囡,沒錯的,就是我的囡,跟我年輕時一個模子。”
春節一大家子要去河北妹妹家過年
“從此,黃家多了一個至親”
此后,黃家人多了一個至親。
黃淑麗1981年生的,王桂云1983年生,她們的弟弟1985年生。
黃淑麗和王桂云都有兩個兒子,都在家做全職媽媽。姐妹之間聊不完的人生,聊不完的育兒經。
“我們天天微信視頻,有時候我們還說不了幾句,手機就被娃們搶走了。”黃淑麗說,2017年暑假,王桂云帶著孩子到浦江老家住了十來天,黃淑麗也帶著孩子住過去,孩子們一口一個“好兄弟”。
黃家媽媽總是看著桂云笑,甚至當王桂云住在家里時,看到王桂云吼她老公,媽媽都覺得高興,“桂云老公脾氣那個好啊,那是桂云福氣。”
這個62歲的老人,曾經覺得那個在縣城里逡巡良久最后將孩子放在縣政府門口的夜晚,是她人生中最大的負累,而現在,那一頁終于在35年后翻過去了。
正在我們做年終回訪的這一天,黃家已經開始準備帶去河北的年貨。因為這個春節他們一大家子要去王桂云家過。
自從有了桂云,黃家三天兩頭都能收到包裹,都是桂云寄來的。這次全家都去王桂云家過年,大家覺得一定要好好準備準備。
對于黃淑麗來說,這樣的忙碌,想想就很甜。
本報首席記者 肖菁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尋親者黃淑麗 最大的收獲 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