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藥科技醫藥科技
基因組研究發現結腸癌發病機理!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基因組序列分析項目負責人中川英刀和兵庫縣醫科大學教授池內浩基的聯合研究小組,對炎癥性腸疾病轉化結腸癌患者的全基因組進行解析,發現了結腸癌發病機理。該研究成果將于近日發表在美國《Oncotarget》科學雜志上。
在日本,潰瘍性大腸炎和克羅恩病等炎癥性腸疾病患者近年來數量激增,目前有20多萬患者接受長期治療。而長期患有腸道慢性炎癥,導致大腸癌發病風險極高。一旦患上大腸癌,就需接受大腸全部切除手術。常見的大腸癌發生機理已被詳細闡明,但結腸癌的發生機理尚未發現,需要對全基因組進行詳細研究。
研究小組對90位炎癥性腸疾病轉化為結腸癌患者的全基因組進行了詳細分析。通常在大腸癌中,APC基因變異最多,60%至90%出現APC基因變異。此次全基因組分析發現,結腸癌的APC基因變異僅為15%,TP53和RNF43基因變異分別為66%和11%,這意味著結腸癌有與大腸癌不同的發病機理。特別是RNF43基因,其與APC基因一樣具有Wnt信號通路功能,在通常的大腸癌中變異較為少見,因此研究人員認為,該基因在炎癥性腸疾病轉為癌癥的發病過程中具有重要功能。研究還發現,RNF43基因變異與炎癥性腸疾病發病和嚴重程度正相關,而APC基因變異與炎癥腸疾病發病和嚴重程度呈相反關系。結腸癌多呈現黏液癌等非典型病理癥狀,在RNF43基因變異的結腸癌中,多具有黏液癌和低分化型的病理癥狀傾向,而APC基因變異的結腸癌多具有典型大腸癌的高分化型病理傾向。
該研究成果從全基因組視角解讀了結腸癌發病機理。結腸癌有與大腸癌不同的發病類型以及類似的發病類型,可根據變異基因進行分類。(陳超)
編輯:趙彥
關鍵詞:結腸癌 發病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