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文藝輕騎兵 歷久又彌新
1957年6月,第一支烏蘭牧騎誕生于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的草原上,至今已走過60年發展歷程。由創建初期一駕馬車上十幾個人的文藝輕騎隊,發展到今天的75支隊伍3000多名隊員。60年來,他們累計行程130余萬公里,為農牧民和各族群眾演出36萬余場次,觀眾總數達2.6億人次,成為“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
進入新時代的烏蘭牧騎,既面臨著新挑戰,也迎來了新機遇。在廣播、電視、手機、網絡十分普及的今天,一些人提出,烏蘭牧騎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走訪了內蒙古各地多支烏蘭牧騎。
群眾喜歡我們,我們離不開群眾
12月的呼倫貝爾已經白雪皚皚,當陳巴爾虎旗烏蘭牧騎來到巴彥哈達嘎查演出時,近60名牧民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演出結束后,18名隊員被牧民們團團圍住。牧民阿榮高娃老人拉著隊員說:“你們以后一定要常來演出,我可盼著你們吶!”
由于地處農業地區,觀眾多為能夠熟練使用漢語的各族農村群眾,喀喇沁旗烏蘭牧騎的演出形成了與其他地區迥然不同的表演風格,節目從牧區的民族歌舞為主轉變為以話劇、小戲、小品、快板等漢語語言類節目為主。他們編排的話劇《好人就在身邊》,主人公原型就是當地黑山溝村的黨支部書記。在黑山溝村演出時,村里的群眾把舞臺圍得里三層外三層,都想看看自己身邊的人在舞臺上是什么樣。“這種真正反映我們老百姓自己生活的表演,讓人越看越喜歡,真的希望他們能夠常來。”村民李發說道。
從過去的信息閉塞到今天的傳播手段極大豐富,無論是農村牧區、企業學校,還是機關單位、軍營警營,烏蘭牧騎的演出始終深受群眾喜愛。“有一次在敬老院演出,一位老人剛看到我們的舞臺車,就立刻跑去占座位,生怕誤了演出。”通遼市奈曼旗烏蘭牧騎隊長徐桂萍笑著說,“有時我們下鄉演出,農牧民早早就在村口迎接。說明他們是需要藝術、需要烏蘭牧騎的。”
烏蘭牧騎從坐著牛馬車甚至徒步下鄉、只要有一名觀眾也要演出的時代走來,時光雖然遠去,但烏蘭牧騎貼近生活的紅色基因仍被代代相傳。“任何媒介形式都無法代替這種面對面、心貼心的交流,農牧民喜歡我們的表演,我們的演員也離不開基層群眾。”陳巴爾虎旗烏蘭牧騎隊長張偉說。
發展遇瓶頸,改革出新路
受經費、編制、人才培養與流動等因素的影響,烏蘭牧騎也不得不經歷變革的陣痛。讓鄂溫克族自治旗烏蘭牧騎舞蹈隊隊長吳志剛最犯愁的是舞蹈隊演員年齡結構偏大。“我們有近50歲的舞蹈演員還在臺上表演,女演員不少處于生育年齡,有時甚至難以支撐一場完整的演出。”
“培養一個好隊員需要三到五年時間,有時即使培養出來,可由于沒有編制,每月工資收入較低,也很難留住人才,‘血液’循環不起來,是全區很多烏蘭牧騎面臨的共性難題,也是發展的最大瓶頸。”鄂溫克旗烏蘭牧騎隊長杜延峰說。
演出經費緊張也是制約隊伍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自治區每年為每支烏蘭牧騎發放惠民演出專項補貼資金20萬元,同時要求每支烏蘭牧騎每年深入基層活動6個月以上,為基層群眾演出100場次以上。對于大多數烏蘭牧騎隊伍來說,經費明顯不夠。“平攤到每一場的經費也就2000元左右,設備、服裝、道具、租車、汽油以及這么多人的食宿費用,都在這2000元之中,經費缺口較大。”徐桂萍坦言。
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近年來在人員輸出和引進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多名老演員被輸送到文化館、學校等單位,新鮮血液得到不斷補充,隊員平均年齡不到30歲。隊長孟塬介紹,這是由于烏蘭牧騎得到地方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未來我們將以新修訂的《烏蘭牧騎工作條例》為基礎,在經費投入、政策保障、隊伍建設、組織領導等方面進行法規層面的保障。”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內蒙古還將鼓勵地方財政設立烏蘭牧騎發展專項資金,增加地方對烏蘭牧騎的經費投入,并設置烏蘭牧騎基礎設施的基本保障標準,減免烏蘭牧騎舞臺設備、車輛的安裝、運營、維護等費用。
“沒有了后顧之憂,烏蘭牧騎隊伍更能干出成績。”張偉說,如今對參加工作10年以上沒有編制的隊員實現了同工同酬,隊員心里有底了,工作踏實了,一批高質量的節目應運而生。
苦練基本功,多出好作品
在60年的歲月里,烏蘭牧騎涌現出了德德瑪、拉蘇榮等一批優秀隊員,他們從烏蘭牧騎走出,讓草原歌舞唱響全國,奉獻出《頂碗舞》《筷子舞》《鄂爾多斯婚禮》等藝術精品。在新時代,烏蘭牧騎的隊員們將如何創造出新的藝術輝煌與繁榮?
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演出被觀眾認可,意味著平日艱辛的付出。老一輩烏蘭牧騎演員宋正玉是頂碗舞的原創者和首演者,為了藝術,她的頭頂練出了一個碗底形狀的印痕。如今,烏蘭牧騎演員換了一批又一批,苦練基本功的韌勁卻堅持了下來。
最近一段時間,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副隊長扎那每天回到家幾乎都已是深夜,匯報演出、交流合作、新節目編排讓他忙得不亦樂乎。如今,扎那心中有了新的愿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的優秀作品,讓更多人了解我的家鄉,讓更多人知道,祖國的邊疆風景秀麗,生活富足安康。”
“我們將不斷挖掘、提煉、創排更多貼近生活、貼近人民、貼近現實的優秀文藝作品。把創作現實題材作品作為根本任務,把視角對準新時代人民群眾的生活,創作編排出反映廣大干部群眾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風貌的文藝節目,讓黨的政策在內蒙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喀喇沁旗烏蘭牧騎新任隊長吳國輝表示。
■記者手記
遼闊草原需要他們
烏蘭牧騎成立60年來,深深扎根于農村牧區,迎風雪、冒寒暑,長期在戈壁、草原上輾轉跋涉,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為豐富農牧民文化生活、促進農村牧區文化繁榮發展、鞏固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成為我國文藝戰線上的一面旗幟。
近年來,內蒙古社會經濟建設及民生改善等各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人們對文化產品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時代賦予了烏蘭牧騎新的歷史使命,內蒙古遼闊的草原還需要“紅色文藝輕騎兵”。在未來的歲月里,內蒙古烏蘭牧騎的隊員們將秉持光輝的理想,激情不滅、青春不老,在鮮艷的紅旗下高歌,“迎著燦爛的朝霞,踏遍草原邊疆,不怕千難萬險,不怕山高水長……”創造出新時代的輝煌。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烏蘭牧騎 演出 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