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歷代畫家為何很少畫“官樣花”:紫薇

2017年12月20日 20:05 | 來源:廣州日報
分享到: 

紫薇花在古代被稱為“百日紅”“官樣花”“紫綬花”等,是深受人們幸愛的吉祥花。但古代的文人畫家往往淡泊名利,對做官不感興趣,所以在古代以紫薇為題材的繪畫作品并不多見。

古人留下的“紫薇花”墨跡較少

紫薇花,有一個很高貴又很女性化的名稱。在我國的傳統花卉中,它的地位雖不及梅花、蘭花、牡丹、芙蓉、芍藥、荷花等,也算得上是傳統名花之一。紫薇樹姿優美,花色艷麗,花期可長達數月,素有“百日紅”之美譽,南宋《全芳備祖》的作者陳景沂,甚至將紫薇花贊為“花之圣”。

《群芳譜》云:“紫薇花一枝數穎,一穎數花。每微風至,妖嬌顫動,舞燕驚鴻,未足為喻。”按常理來說,這種艷麗如霞的奇葩,應深受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但奇怪的是,古人雖留下許多歌詠紫薇的佳作,卻在“繪事”方面甚少留下墨跡。在歷代花鳥畫中,以紫薇為題材的作品屈指可數,寥寥無幾。這是一種頗為奇特的文化現象,令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紫薇花放鳥先知 戊子秋夜剪燭山陰 任頤伯年甫寫”清 任伯年 《紫薇》

宋 衛升 《寫生紫薇》

“得子秋風近紫薇”清 王武 《梧禽紫薇圖》

有人認為,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紫薇繪畫作品之所以不多,大概是因為紫薇的花形太過復雜,不易處理的緣故。紫薇每朵花有6瓣,瓣多皺褶,若以工筆為之,則易失之繁瑣,若用大寫意手法,則易失真,使人不知所畫為何物。這種說法雖有一定道理,但并非主要原因。從表現手法來講,描繪花卉的手法,除工筆和大寫意外,尚有兼工帶寫或小寫意等手法,要表現紫薇花的自然美,對于古代許多繪畫高手來說,并非難事。

所以我們不能從紫薇花的外形上去查找原因,而應從其文化內涵上去一探究竟。我國傳統的花鳥畫,早期以院體畫為主流,宋以后則以文人畫為主流。院體畫追求工整、形似,文人畫則藉繪畫以抒發胸中之逸氣,并不追求工整與形似,也不講目的與價值,只是“適一時之興趣”,畫外流露出作者獨特的情趣和思想。因此院體畫家和文人畫家不僅創作手法不同,在題材的選擇上也大異其趣。院體畫家重外形美,喜以名花奇木為描繪對象。文人畫家則不然,他們選擇的題材多為梅、蘭、竹、菊之類的“君子花”。在文人畫家心目中,描繪對象的文化內涵才是最重要的取舍標準。

唐代以后,

紫薇花有了“官樣花”之名

而歷代文人畫家之所以不甚喜歡畫紫薇,就可能與紫薇的文化內涵有關。前面說過,紫薇的名稱很高貴。高貴在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僅紫色很高貴,與“紫薇”諧音的“紫微”更高貴。“紫微”即古代天文學上“三垣”中的“紫微垣”,位于北天中央位置,又稱“中宮”。古人認為,“紫微垣”內是天帝居住的地方,故自漢代起,常用來比喻人世間的帝王居處。而早在東晉時期,人們就將紫薇花和天上的“紫微垣”聯系在一起。據東晉王嘉的《拾遺記》記載:“懷帝末,民間園圃皆生蒿棘,狐兔游聚。至元熙元年,太史令高堂忠奏熒惑犯紫微,若不早避,當無洛陽。及詔內外四方及京邑諸宮觀林衛之內,及民間園圃,皆植紫薇,以為厭勝。至劉、石、姚、苻之末,此蒿棘不除自絕也。”文中的“熒惑”即火星,“熒惑犯紫微”就是火星接近帝星,古人認為是兇兆。因“紫薇”與“紫微”諧音,所以東晉皇帝下詔,令包括京城宮宛在內的所有地方都要種植紫薇,以“厭而勝之”。這是古代的“厭勝術”之一,是對禁忌事物的克制辦法。由此可見,“紫薇”這個名稱,在晉代已有了。

到了唐代,“掌軍國之政令”的中書省,也曾一度易名為“紫微省”。據《新唐書·百官志》記載:“開元元年,改中書省曰紫微省,中書令曰紫微令。”中書省不僅改了名,在中書省的庭院內,還種植了紫薇樹。故曾任中書舍人的韓偓有詩曰:“職在內廷宮闕下,廳前皆種紫薇花。”白居易也曾任中書舍人,便自稱“紫微郎”、“紫微翁”。他曾寫過兩首《紫薇花》詩,其一曰:“絲綸閣下文書靜,鐘鼓樓中刻漏長。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微郎。”其二曰:“紫薇花對紫微翁,名目雖同貌不同。獨占芳菲當夏景,不將顏色托春風。潯陽官舍雙樹高,興善僧庭一大叢。何似蘇州安置處,花堂欄下月明中。”唐代中書省易名為“紫微省”的時間雖不長,但后來卻成為歷史掌故。唐代以后,詩人們紛紛為此賦詩,因此紫薇花也就有了“官樣花”的別名。如陸游有詩曰:“鐘鼓樓前官樣花,誰令流落到天涯。少年妄想今除盡,但愛清樽浸晚霞。”

文人畫家淡泊名利,對紫薇花不感興趣

此外,紫薇花又稱“紫綬花”。如唐人劉禹錫有詩曰:“明麗碧天霞,豐茸紫綬花。”紫綬,即紫色的絲帶,古代高級官員常用作印組,或作服飾,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征。稱紫薇花為“紫綬花”,其含義類似于“官樣花”。因有此含義,雖然紫薇花有紅、紫、白等多種顏色,但古人仍然“以紫為貴”。如王世懋在《學圃余疏》中說:“紫薇有四種:紅、淡紅、紫、白,紫卻是正色。”就連民間,也受這種觀念影響,認為“門前種株紫薇花,家中富貴又榮華”。

紫薇花的這種文化內涵,固然是高貴,但不一定符合文人畫家的理想和志向。文人畫家多淡泊名利、超凡脫俗、性情灑脫,對“官樣花”自然不那么感興趣。相比之下,他們更喜歡畫那些高潔之花、隱逸之花。即使畫紫薇花,也用于與其他花卉對比,或采用紫薇花的其他含義。清代畫家石濤有一幅畫名為《荷花紫薇圖》,繪荷塘夏日風光。畫面中,一叢蒲草,幾枝新荷,俯仰偃側于清波之中,岸邊的紫薇,花枝橫出,盛放的紫薇花與荷花互相呼應。從畫面布局來看,顯然是以荷花為主,紫薇為映襯。其自題詩曰:“紫薇花放庭前樹,花放紫薇郎正來。卻羨繁紅今日好,始知草木愛仙才。”這首詩,雖引用了“紫微郎”的典故,卻意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不羨紫薇而愛“仙才”(指荷花)。

明代畫家陳淳的《紫薇圖》,繪一枝紫薇斜出,墨色富于變化,卻不著色,表現了文人畫家重墨不重色的審美情趣。其自題詩云:“何處堪逃墨,園林絲正濃。晚涼臨水坐,花影自重重。”畫家興之所至,便將重重花影繪出,悠閑自在,瀟灑自如,并不將紫薇花視為“官樣花”。清代畫家任伯年的《紫薇圖》,繪一鳥站立在紫薇樹枝上,自題曰:“紫薇花放鳥先知。”是寫紫薇于夏天開花的自然景象。

至于宋代花鳥畫中的紫薇,也是鳳毛麟角,甚為罕見。在《宋元集繪冊》中,有一幅衛升款的《寫生紫薇》。元夏文彥《圖繪寶鑒》卷四稱:“衛升,畫花鳥甚佳。”將衛升與南宋畫家并列。這幅圖繪紫薇由左下方挺出,花紅葉綠,欣欣向榮。畫家將蕊絲如穗的花心、皺褶細碎的花瓣及飽滿的花苞都描繪得非常精細,是一幅非常逼真的寫生作品,與后來的文人畫紫薇作品風格完全不同。從畫面還可以看出,畫家所畫的,與如今栽培的紫薇并無二致,是頗為靚麗的復合色。工筆重彩的紫薇繪畫作品,宋代以后還有明代畫家陸治的《百花圖》等,但依然不多見。宋代之后以紫薇為題材的畫作,還是以兼工帶寫或小寫意居多。

文、圖/鐘葵


編輯:楊嵐

關鍵詞:紫薇 畫家 文人畫 官樣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