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調口徑邁入2萬億元“俱樂部” 深圳進入“創新新時代”
新華社深圳12月18日電題:調口徑邁入2萬億元“俱樂部” 深圳進入“創新新時代”
新華社記者孫飛 吳燕婷
我國城市2萬億元“俱樂部”再添新成員。近期,廣東省統計局發布修訂數據,深圳2016年GDP超過2萬億元,成為第三個2萬億元城市。不少業界人士認為,在深圳創新“規模效應”帶動、輻射下,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粵港澳大灣區有望迎來廣闊發展空間。
2萬億元“俱樂部”添新成員
近期,廣東省統計局發布了根據新核算方法修訂的統計數據,將研發支出未計入地區生產總值部分進行補充核算。修訂后,2016年廣東省GDP突破了8萬億元大關,深圳GDP達到20078.58億元,相比修訂前的19492.60億元,增長585.98億元,成為第三個GDP超2萬億元的城市。
不少業界專家表示,將研發投入作為固定資本形成計入國內生產總值,是近年來各國經濟核算改革的一個重要趨勢。今年7月,《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16)》已經國務院批準實施,為了體現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應有的經濟價值,準確反映研發活動對地區經濟的貢獻,研發支出不再作為成本扣除而被納入GDP。
對研發的重視,正不斷促使中國企業追趕世界頂尖行列。華為發布的2016年度財報顯示,華為當年研發投入達110億美元,研發占比14.65%。而2016年蘋果的研發投入為100億美元,研發占比4.60%。
伴隨著高強度的研發投入,以華為為代表的深圳企業正開啟新一輪的“深圳速度”。五年間,華為銷售收入從2012年的2202億元,到2016年的5216億元,增長近1.5倍。從開發黑皮膚自拍的傳音手機,到一飛沖天的大疆無人機,再到可折疊的柔宇柔性顯示屏……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已由2010年的333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超過800億元,占GDP比重提高至4.1%,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王剛說,近年來深圳始終堅持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努力構建多個要素聯動、多種主體協同的綜合創新生態體系,走出了一條具有深圳特色的市場化創新之路。
廣深科創走廊構建“中國硅谷”
不止是深圳,一條創新之路正在珠江之畔徐徐展開。近期,《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正式印發,提出到2050年建成國際一流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成為全國創新發展重要一極。
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坐落于粵港澳大灣區東側,囊括廣州、深圳、東莞三市,依托約180公里的高速公路、城軌等復合型交通要道,總覆蓋面積達11836平方公里。
這里聚集了華為、騰訊、華大基因、廣汽、廣藥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統計顯示,廣州、深圳、東莞三市高新技術企業占珠三角總數的78%。此外,三地新型研發機構占珠三角60%,科技企業孵化器占比76%,本科院校重點學科占比90%。
廣東省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再齊說,珠三角國家自貿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都涉及城市群,城市之間的融合發展是難點。“從廣州、深圳和東莞三座城市入手,可以讓核心更加聚焦,要素更加聚集,機制更加順暢,為更多城市之間的深度融合積累經驗。”
灣區經濟迎來廣闊空間
來自創新主軸的技術、資本、人才等要素溢出,正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一個緊密聯系、有機協同的經濟體。
在深汕特別合作區從事機柜、機箱等生產的瑞祺科技產業園董事長岳勇華對未來信心滿滿。他說,企業在深圳經營十幾年,年產值過億元,在產業共建政策推動下落戶深汕特別合作區,在今年年初完成了生產環節從深圳至合作區的搬遷,并已于5月投產,“今年銷售額預計增加30%-40%”。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劉遵義認為,從國際灣區經濟經驗來看,商品服務、人員、資金、信息的流通是非常重要的,珠三角相關城市與港澳之間仍要在這些方面進行努力,減少成本,提高經濟效率。
美好藍圖之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激發起企業家們的熱情。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提出打造全球區域創新中心、“中國硅谷”的搖籃,倡設粵港澳科技灣區常態化合作機制。
深交所相關負責人說,深交所將有序擴大深港互聯互通標的和額度,形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市場規則兼容互認,跨境服務便捷高效,監管信息充分共享”的緊密合作關系,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逐步打造深港共同市場,實現粵港澳金融競合有序、協同發展。(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深圳 億元 創新 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