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寧夏閩寧鎮:精準脫貧結民族團結碩果

2017年11月27日 15:29 | 作者:何春中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寧夏閩寧鎮:精準脫貧結民族團結碩果

“我們再也不等靠要,要憑兩手致富”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何春中  

閩寧鎮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的一個純移民鄉鎮,位于銀川南端,永寧縣西部,賀蘭山東麓,下轄6個村民委員會86個村民小組,有常住人口6萬人,其中回族人口占83%。

閩寧鎮的移民來自寧夏南部山區的西吉、海原、原州區、隆德等貧困地區。作為一個回族聚居密度大的鄉鎮,閩寧鎮緊扣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這一主題,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與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呈現出了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

2016年,閩寧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732元,同比增長10.2%。目前,全鎮7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實現精準脫貧。

“搞好民族團結,原隆村才有發展”

今年60歲的海國寶原籍在寧夏固原市原州區開城鎮上青石村7組,當時家有50畝地,主要種植小麥、土豆、玉米、胡麻,年收入1萬元左右。

2012年5月29日,海國寶所在的整個自然村搬遷至閩寧鎮原隆村。自此,海國寶全家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原隆村是個生態移民村,近2000戶居居均為從原州區和隆德縣搬遷而來的移民,其中回族人口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當初,為了讓移民群眾都能過上好生活,海國寶決定帶頭舉家搬遷。由于當時大山里的農民受故土情懷影響較深,許多人不愿搬遷。海國寶身為村支書,帶領村組干部挨家挨戶走訪,做群眾工作。

在海國寶的帶領下,整個自然村72戶212口人全部搬遷到閩寧鎮。

在海國寶的老家,每戶人家住著三五間土房子或者窯洞,很多家庭種地年收入不足5000元,搬遷至閩寧鎮后,村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

原隆村周邊的企業成為吸納勞動力的主要場所,每天還有專車接送。此外,閩寧鎮交通便利,村里不少年輕人到外地打工,一個青壯年勞動力每年最少可收入3萬元。

作為原隆村的第一批移民,海國寶一家分到了政府給新蓋的兩間磚混房屋,并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2014年家里又新建了磚混房4間,現在年收入達3.6萬元左右。

“以前,娃娃一般八九歲才上學,因為路遠跑不動。來這兒,幾分鐘就到學校,家家戶戶都高興。”談起在老家的困苦,海國寶激動地說,“咱們在老家窮,搬來這兒,再窮別窮孩子,孩子把福享上了。”

海國寶說:“在老家,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都享受到了,溫飽是解決了,但是自然條件有限,致不了富。現在搬來這里,黨和政府把致富的路子給我們找下了,我們再也不等靠要,要憑兩手致富!”

事實上,閩寧鎮黨委政府始終把黨的民族政策教育當作促進民族團結的“總開關”。近3年來,共舉辦鎮村組干部集中培訓學習30余期,以村組為單位召開群眾學習會議190場次,舉辦宗教人士學習班30余期……

閩寧鎮除了在鎮區主街道和各村村部及其他醒目位置懸掛民族團結宣傳橫幅、制作國策墻等,還尊重回族群眾的風俗習慣,從互賀節日、回漢干部共事、學生共校同班等具體事做起,增進了彼此了解、信任、尊重、包容,營造了回漢群眾親如一家的民族團結氛圍。

海國寶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搞好民族團結,原隆村才會有發展。只有把民族團結工作做好了,其他工作才能做好。”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美麗鄉村

東西協作是政府主導、全社會參與的中國特色扶貧戰略。閩寧鎮是全國東西扶貧協作的起始地、示范地。20年來,這片昔日荒無人煙的不毛之地,變成了6萬多西海固移民安居樂業的國家級特色小鎮。

田志貴家的小院位于閩寧鎮福寧村錦繡街。雖然是農村小院,但是在閩寧鎮福寧村美麗鄉村建設的規劃下,小院自來水、下水設施及其他衛生配套齊全,看上去干凈整潔。小院整體風格由閩寧鎮統一設計,帶有濃厚的回族風情。

53歲的田志貴在閩寧鎮教委任職,全家9口人,原籍寧夏西吉縣偏城鄉。妻子在家種植葡萄6畝,枸杞兩畝。田志貴的大兒子在銀川建筑公司任工程監理;大女兒在永寧縣望遠鎮政府工作,大女婿(漢族)干個體包工;二女兒在福寧村村部工作,二女婿(漢族)在縣城務工。

田志貴在老家有土坯房1間,現在磚房15間。20年前,田志貴全家從西吉縣偏城鄉搬遷至福寧村,全家主要經濟來源是在外務工和種地。

去年,這個大家庭年收入有26萬多元,而在老家種地一年還不到4000元。

田志貴一家老小、女兒女婿同住一院,倆女婿雖為漢族,但孝順懂事,家庭氛圍和諧美滿。

田志貴夫妻倆常幫助鄰里,2015年,被永寧縣授予“民族團結典范”榮譽稱號,妻子蘇玉蓮因種植葡萄、枸杞有方,帶動周邊群眾致富,被閩寧鎮授予“農村致富帶頭人”稱號。

田志貴一家人的生活是閩寧鎮大力完善鄉鎮基礎設施、建設美麗鄉村的縮影。近3年來,閩寧鎮共爭取區市縣在該鎮實施項目153個,總投入資金達38.86億元,全面推進了鎮區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民生保障等事業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閩寧鎮還投資4300萬元,建成設置300個床位的閩寧敬老院;開辦原隆村、福寧村村級愛心老飯桌,為45名“空巢老人”提供了全方位服務。

閩寧鎮先后完成了原隆村、福寧村的民族特色村寨建設,打造了一個功能完備、配套齊全、民族融合的美麗小城鎮。

“我要讓他們別忘過去的苦,珍惜今天的甜”

近年來,閩寧鎮推進鄉鎮職能轉型,探索設立“一辦五中心”(黨政辦、經濟發展中心、財稅服務中心、社會治安綜治中心、民生服務中心、村鎮規劃管理中心),提升鄉鎮管理水平,推進農村改革創新,實現精準脫貧。

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上,閩寧鎮實施土地承包經營權股權化,通過農民流轉土地入股分紅等方式,變資源為資產,變資金為股金,變農民為股民。閩寧鎮原隆村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吸納社員1981人,入股土地面積6514畝。

針對金融改革,閩寧引進寧夏黃河農村商業銀行等3家金融機構,擴大互助資金、擔保基金、千村信貸的發放范圍和額度,妥善解決農戶發展產業資金難題。

閩寧鎮建有寧夏生態移民培訓示范基地和創業就業服務中心,開設區市縣聯網的勞務市場,共培育勞務派遣公司13家、勞務經濟人71人,有組織輸出勞務1萬余人,勞務創收過億元。勞務產業已成為全鎮回漢群眾增收的主導產業。

投入資金1.5億元,規劃建成閩寧扶貧產業園,招商入園企業7家,福建亞通創新、南安青川管業等4家企業已建成投產,600多名移民轉變為有穩定收入和固定職業的產業工人。

據統計,2013年年底,閩寧鎮精準識別貧困戶1537戶6511人,截至2015年年底有1461戶5144人脫貧,占貧困人口的95%。針對剩余76戶367人,閩寧鎮將其納入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幫扶范圍,創新實施貧困戶脫貧模式。

依托原隆村昌盛光伏農業科技示范園區,通過“政府+企業+貧困戶”合作模式,實現76戶貧困戶“一戶一棟大棚”,由企業給予每戶1萬元/年的兜底分紅(連續3年)。

引進江蘇振發新能源集團,在閩寧鎮實施光伏小鎮建設項目,采取“企業擔保+貧困戶貸款+政府貼息+發電分紅”的模式,為原隆村76戶貧困戶每戶建一座光伏電站,每戶每年分紅1萬元。截至目前,共兌現分紅212.8萬元,全鎮7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實現脫貧。

種植紅樹莓也為當地的婦女、老人和殘疾人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紅樹莓產業園負責人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我們落地在原隆村的紅樹莓共2700畝,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解決了大量的勞動用工。它的采摘期一般要80天到100天,如果用人數來衡量,應該能解決五六百人的用工,他們最低能收入5000元,最高的3萬元。”

海國寶的手機里,一直保存著老家的不少照片,想留著給孫輩看。他說:“我要讓他們別忘過去的苦,珍惜今天的甜。”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民族團結 寧夏 閩寧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