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招才引智仍需“久久為功”
游覽景區,老人有優惠,軍人有優惠,如今在我國中部某地,博士也可以享受優惠了。據媒體報道,近日該地推出招引人才的系列優惠政策,其中一條就是博士來該地觀光考察,不僅可以免費住宿三天,而且轄區內公辦景點全部向其免費開放。(11月22日《人民日報》)
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就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同樣的,地區要發展、要創新,人才招引更是核心要素之一。近年來,“不拘一格降人才”已成為不少地方招才引智的有力抓手,“人才30條”“引智工程”等地方性政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凸顯求賢若渴之意。
但招才引智工作做得好不好、有沒有成效,卻不在于人才招了多少,關鍵是能不能留得住、用得好,能不能產生牽引力,讓人才主動來、真創業。時下,我們不少地方招攬人才可謂不遺余力,說起來都是“千人計劃”專家、博士教授招引多少人,人才項目招引多少個等,但偏偏對人才作用發揮、帶動產業發展、形成經濟產值等要素避之不談。有的地方人才配套倒是做了不少,產業孵化器、人才公寓鱗次櫛比,人才經費、優惠政策充分保障,但卻只是落在紙上,真用于服務人才的又有多少?當然,這樣的問題還有不少。
常言道:“留人,更要留心。”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僅憑一兩個創新舉措、優惠政策是很難有所建樹的,必須將人才的“心”留住。不少地方為了招引人才,宣傳推介格外賣力,打“感情牌”、唱“情懷曲”、發“優民證”,別提多賣力了,整個兒一副“風景這邊獨好”的架勢。但人才一來,發現現實并沒有想象般“美好”,心里的失落感只怕更甚。也有的地方愛護“外來女婿”,卻寒了“自家兒子”的心,對本土人才不聞不問,任其發展,出成績給個“甜棗”,不出成績“與我無關”,如此這般,人才又怎敢留下,步本土人才的后塵呢?
人才招引是個系統性工程,需要全方位的齊頭并進、統籌協調,注重三個“結合”。要注重硬件與軟件相結合,既加強人才基礎設施這些“硬件”的建設,對目標人才的實驗基礎、研發平臺、對口企業等需求做到“門清”,與當地產業形成充分銜接,打好基礎建設“提前量”,又能提升人才服務這個“軟實力”,在行政審批上提質效、在政策兌現上不打折扣、在宜居宜業上有所保障。要注重外引與本土相結合,不僅抓實外來人才的引進,關注他們與城市全方位的融合,也需深入挖掘本土人才的發展潛力,在資金支持、政策傾斜、服務保障等方面要“一碗水端平”,甚至還要“高看一眼”“厚愛一分”,讓外來人才真切感受到留在新城市、融入新城市的美好未來。要注重優惠與實惠相結合,畢竟優惠政策在更多層面上,是為了吸引人才,彰顯地方的引才胸懷和發展擔當。但人才首先是“人”,方能成“才”,也會存在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衛生、醫療、教育等民生方面給予人才更多引導和支持,只有讓人才真正得到實惠,他們才能在滿滿的獲得感中,產生“吾心安處是吾鄉”的歸屬感。
在今后一段時期,招才引智必定是各地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仍需“久久為功”,營造團結人才、服務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氛圍,讓人才引得進來、留得下來,安得住心、干得出彩,為地方發展匯聚更大的推動力。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引智 久久為功 招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