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福建閩清從“脫貧攻堅”走向鄉村振興

2017年11月23日 09:38 |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新華網福州11月22日電 2016年,福建閩清縣實現脫貧率85%,今年,僅剩的314名貧困人口也即將脫貧。

脫貧近在眼前,閩清已悄然換檔。眼下,閩清縣已調整步調,蓄勢“下一程”——鄉村振興。

閩清,位于福建省東部,行政區劃隸屬福州市,禮樂之鄉,福建省重點僑鄉,近代愛國僑領黃乃裳和當今中國肝膽外科之父、中科院院士吳孟超的家鄉。全縣多為山地,總人口32萬人中有26萬農業人口,是名副其實的山區縣、農業縣,是省定農產品主產區。2012年,閩清被定為市級貧困縣。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4705戶13947人,貧困發生率為5.48%。

五年來,閩清縣以“產業扶貧”為根本,堅持“生態宜居”“鄉風文明”并重;五年來,貧困戶、脫貧戶收獲的不僅是家庭經濟的逐步好轉,更是對美好生活的信心重塑。

目前,閩清正在聚力攻堅,確保今年全面脫貧。

1121990282_15113226010021n

去年閩清“7·9”特大洪災后,白樟鎮園頭村貧困戶吳月云的家受到嚴重破壞,只剩下殘破的土墻。如今,在鄉鎮政府的幫助下,吳月云一家在舊址上重新蓋起了四樓水泥房。圖片為吳月云的新家與受災后的房屋對比圖。新華網 楊濛攝

精準扶貧 讓產業和貧困戶結上對子

找到脫貧路徑,是扶貧要邁的第一道坎。

怎么找?

閩清縣在脫貧攻堅具體實踐中總結出一套“家”字工作法,扶貧干部和責任人結“窮親”,扶貧干部進村入戶話家常、辦家事、當家人、“常回家看看”。

就是在聊了很多次“家常”后,白樟鎮團委書記林超為貧困戶吳月云辦了兩件“家事”。一是,解決吳月云孫女的住校問題,讓她可以騰出時間打工。二是,在鎮政府的幫助下,為她找了一份瓷磚廠的工作,每月收入2900元。

“我有事情都會打電話向她咨詢,讓她幫我出出主意,真的把她當做家人一樣看待。”吳月云對林超已經有了親人般的依賴。

做的是“家事”,暖的是民心。

“很多人貧困是因為沒有信心或門路脫貧。‘家’字工作法可以增強扶貧對象奮發圖強、勤勞致富的信心和決心。”閩清縣委書記許用貴如是說。很快,這套“家”字工作法在閩清全縣推廣。

說來,吳月云的脫貧能夠這么順利解決,還要感謝白樟鎮的支柱產業。

在閩清,陶瓷產業發展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如今仍為當地支柱產業之一,而白樟是閩清的陶瓷重鎮。鄉鎮特色產業的發展,為貧困戶就業、自主創業提供了消化空間,增加了脫貧機會。

事實上,產業扶貧正是閩清“精準扶貧”的根本之策。

在三溪鄉上洋村,油茶種植業發展正酣。市場上,油茶賣到100多元一斤,仍供不應求。

去年以來,建檔立卡貧困戶鄭東林在鄉政府的幫助下,在自家的幾畝田地上種起了油茶。從種植育苗、病蟲防治到水肥管理等整個種植過程,都由白巖山油茶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指導。收獲果實后,鄭東林也直接賣給油茶公司,或者通過油茶公司壓榨包裝再進行銷售。

去年一年,通過發展生產收入8000元,鄭東林終于脫掉了村里最困難貧困戶的帽子。

“我們就是要引導和支持貧困人口立足當地資源和當地特色產業,依靠產業轉型升級,努力創業就業,實現就地脫貧,做到有勞力的每個貧困戶都有1個以上增收脫貧項目。”閩清縣扶貧辦負責人馬忠說。

據統計,2017年全縣通過產業扶持164戶、扶持轉移就業515戶,其中通過企業、合作社帶動發展產業和就業的有182戶。

產業扶貧,不僅是脫貧之計,更激活了地方產業發展。

近年來,閩清縣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每個鄉鎮重點培育壯大1個主導產品,形成了油茶、食用菌、茶葉、橄欖、粉干、陶瓷等“十大扶貧特色產業”,推廣“企業+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銀行+企業+貧困戶”“黨支部+扶貧戶”四種新型主體帶動模式,實現“一鎮一特色”可持續扶貧產業布局。

“如今,很多貧困戶和脫貧戶,都已經融入到當地產業發展,成為我們新農村建設的有生力量。此外,在黨委、政府的支持及政策的激勵下,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合作社、銀行等也在不斷創新,為地方產業發展注入了活力。”閩清縣扶貧辦馬忠說。

1121990282_15113226010931n

葫蘆門水庫位于閩清縣三溪鄉鼓舞村下游葫蘆門河段上,于今年10月10日開閘蓄水。作為一項民生工程,葫蘆門水庫將解決三溪、坂東、白中和白樟等鄉鎮10多萬居民的飲用水安全問題。同時也為附近的工業用水和農田灌溉提供水源保障。新華網 楊濛攝

生態宜居 靠綠色發展過上舒心日子

綿綿青山,曾是閩清發展的最大障礙。

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閩清人從縣城開車到福州市區,要跑兩個半小時。山路彎彎,翻山越嶺,幾多阻隔。

隨著高速路網的形成,養在深閨的閩清山水,成了“金山銀山”。鄉村農特產品、鄉村旅游,成為山區人民致富的新引擎。

閩清人深知,生態資源是閩清最具競爭力的資源。

綠色開發,綠色發展,是要求,也是共識。

閩清縣坂東鎮文定村,曾經是村財“零收入”的“老大難”村,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3戶33人、貧困人員比例高,村兩委“壓力山大”。

上下求索后,文定村鎖定了“光伏發電”項目。

“這是新能源產業,又是國家精準扶貧的十大工程之一。既能‘立竿見影’,又綠色環保。”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林友楷說。

在政府、黨建“雙扶雙聯”幫扶企業的支持下,今年6月27日,閩清縣坂東鎮文定村120千瓦光伏扶貧項目,作為福州市單體最大的光伏扶貧項目,并網發電了。這個項目每年可為村里帶來15萬元的收益。

村集體有了經濟收入,村里的“民生工程”有保障了。

文定村計劃將光伏項目收益的10%用于設立村級扶貧基金,幫扶項目所在小學貧困師生,促進教育發展。同時,計劃新建150畝市級菜籃子基地,提升當地農業現代化水平和產業扶貧效果。

在閩清,像“光伏發電”這種扶貧性質的民生工程,屢見不鮮。它們不僅可以反哺經濟發展,還為山區人民帶來了更宜居的環境。

11月9日下午,三溪鄉鄉長嚴文妃前往葫蘆門水庫察看蓄水情況。

葫蘆門水庫位于三溪鄉鼓舞村下游葫蘆門河段上,水壩基座240米,今年10月10日下閘蓄水。雖已立冬,水庫兩岸依然綠樹青蔥,倒映在粼粼波光上,一幅田園生態的美好景象。

“福州市對扶貧工作提出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有保障的要求,在此基礎上,針對我縣實際,我們又進一步加強了飲水的保障。”閩清縣扶貧辦馬忠介紹道。

原來,長期以來,閩清飲用水只有一個水源地——閩江。離水源地較遠的坂東地區比較缺水,群眾主要通過打井取地下水。為解決農村貧困戶、貧困村飲水安全問題,閩清決定開辟第二水源,建設葫蘆門水庫。

歷時3年,終于竣工。

葫蘆門水庫將作為優質飲用水水源,解決三溪、坂東、白中和白樟等4個鄉鎮10多萬村鎮居民飲用水安全問題,同時保障白金工業園及坂東工業區生產生活用水,覆蓋三溪和坂東約4500畝農田灌溉。

而庫區的移民,也終于搬離了大山深處,或到縣城安家,或集體搬遷到鄉政府對面的安置小區。

三溪鄉多崇山峻嶺,葫蘆門水庫建成后,不僅解決了閩清縣數十萬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也給三溪鄉增添了幾抹湖光山色。三溪鄉黨委書記王尚說,他們正在謀劃開發庫區旅游項目。

中國溫泉之鄉、福建省森林城市——閩清開發旅游項目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得天獨厚。

目前,中國瓷天下旅游區、九龍生態公園兩個均投資十幾億元的綠色生態旅游項目進展迅速。暢游體育、青馬部落等旅游項目將落地。閩清縣旅游觀光業發展勢頭喜人。今年上半年,全縣共接待游客60.33萬人次,完成旅游總收入7233.1萬元,比增27.3%。

傳統陶瓷產業轉型升級,改燃降耗,全面推廣使用天然氣;中建綠色建筑產業園落地生根,方興未艾;新引進的金沙華潤風電、上蓮風電等一批風電項目,更是讓閩清的新能源產業發展取得明顯突破,正逐步成為當地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共畫閩清綠,守護福州藍”已成為閩清的自覺行動。綠色發展在閩清風生水起。

1121990282_15113226011641n

這是無人機視角下的黃楮林溫泉。黃楮林溫泉景區位于閩清縣雄江鎮,以森林、溫泉、溪谷飛瀑為特色,其中溫泉水富含碳酸氫鈉,被稱“美人湯”。近年來,景區經過科學開發,形成了集休閑養生、游覽觀光、登山拓展等為一體的旅游項目。新華網 涂天翔攝

文明鄉風 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內核

最近,在閩清縣坂東鎮文定村,老人們到超市采購都流行使用一種購物卡。這是當地老年人協會重陽節時發放給老人使用的,卡里的錢由在外經商的宗親捐助。

自開展“樹立文明鄉風,助力精準扶貧”市級試點村建設和深化移風易俗活動以來,這座古老的狀元故里厚養敬老蔚然成風。此外,村里還新建成了文定許氏家風家訓館、家庭文明建設基地。如今,這里不僅成為村民們學習瞻仰祖輩家風家訓的場所,更成為村里孩子們雙休日學習的樂園。

和文定村一樣,越來越多的閩清人開始挖掘整理自己的文化。近年來,禮樂文化的再度興起,更是當地傳統文化的全民覺醒。

禮樂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北宋時期,陳祥道的《禮書》、陳旸的《樂書》分別是宋代禮樂文化水平最高的專著之一,在中國禮樂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而這“二陳”,就是出生于閩清的兄弟。

禮樂文化在閩清一直倍受推崇,從宋代開始,就建造了專門紀念陳祥道、陳旸兩位先賢的紀念性建筑物,后幾經易地重修重建。

為了推廣禮樂文化,閩清縣成立了研究會,編寫禮樂文化鄉村教材,舉行編鐘表演,開辦“國學精典講習班”……如今,“二陳”文化逐漸深入人心,閩清形成了崇尚禮儀、緬懷先賢的良好風氣。

閩清縣的村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繼承和弘揚著自己的文化。

福建母親河閩江邊上,東橋鎮大溪村是省級美麗庫區移民示范村。今年,閩清縣庫區移民局在大溪村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庫區環境綜合整治。在整治過程中,按村民提議,在這個美麗鄉村的江濱休閑步道上,立起了龍舟文化雕塑和龍舟文化墻。

臨江而居的大溪村民,提起龍舟就起勁兒。

從早期不惜重金請教練“斗龍舟”,到聯合其他村力量組成東橋龍舟隊去參加中華龍舟賽,再到去年“尼伯特”臺風期間組建龍舟救援隊沖鋒在一線,“我覺得,我們的龍舟,是有文化、有精神的。”大溪村黨支部書記劉文武,一個黝黑精壯的漢子,認真地說。

鄉風文明的提升,讓閩清在鄉村振興的路上有了精神內核。“夢想的故事”也在這片土地上不斷生根發芽。

閩清雄江鎮,一個普普通通的水電站庫區小鎮,有一個成為“農村萬達”的夢想。以閑置的房產為媒介,這個小鎮聚集著一大批建筑師、設計師、創客、天使投資人。以活化當地產業為思路,許多當地農民正緊隨其后,參與小鎮的改造。隨著小鎮民宿、文旅等創業項目陸續問世,小鎮拿出十幾棟閑置房產招商,呼喚更多的創客入駐。

作為閩清縣農業大鎮之一,塔莊鎮也在書寫著自己的“夢想”。通過以茶口粉干作為特色產業,塔莊鎮逐年提高經濟效益,進一步拓寬農民脫貧致富的門路,力爭實現“不出村可就業、不出遠門即攢錢”。

目光轉向閩清縣東橋鎮。去年年底正式動建的東橋萬國鐘表產業園,也在勾畫著美好藍圖:一期地塊分為12個組團,供不同企業入駐。項目建成后,可提供4700個就業崗位,實現百億元的年產值。

藍圖已定,方向已明。為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閩清,奮發有為沒有過去時只有進行時。(王永剛 蔣麗敏 陳丹 通訊員 陳軍輝)

1121990282_15113226012421n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閩清 產業 閩清縣 扶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