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除了病根才能拔出窮根”
———解放軍第302醫院開展藏區包蟲病防治工作紀實
圖為302醫院醫務人員赴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巴河鎮小學為學生們講授包蟲病科普知識
“經過復查,你的包蟲病已經根治了。”在解放軍第302醫院,來自西藏山南市哲古鎮哲古村的村民旦增玉珍,聽到為自己做手術的主刀醫生——302醫院肝膽外科二中心主任劉振文的復查意見時,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和旦增玉珍一起來做康復回訪的,還有她11歲的女兒彭瓊。旦增玉珍一家都是牧民,家里養了70只羊,10多頭牦牛,經濟條件雖不算富裕,但生活還算幸福。可不幸的是,這種幸福被母女倆相繼檢查出包蟲病而改變。
其實旦增玉珍在當地醫院被確診患上包蟲病已經是8年前的事情了,只是因為當時其體內的包蟲囊較小對生活影響不大,旦增玉珍就一直沒有手術。然而隨著包蟲囊逐漸長大,包蟲病的疼痛已經影響到了她的生活,2011年,就在旦增玉珍準備手術的時候,女兒彭瓊在學校組織的包蟲病篩查中也查出了包蟲病,這下可愁壞了旦增玉珍一家。
“是藏區貧困家庭包蟲病患者救助行動幫了我們一家,是302醫院的醫生們救了我們一家。”旦增玉珍告訴記者,因為母女同時患上了包蟲病家里沒有條件醫治,病情只好一拖再拖。直到去年8月,302醫院的專家們前去哲古鎮篩查疑似包蟲病患者時,她和女兒被確定為救治對象,她們的治療計劃才有了轉機并在幾天后就進行了手術。
現在,術后一年多過去了,旦增玉珍和女兒一起進京來到302醫院復查。沒花一分錢就治好了病,旦增玉珍和女兒很是高興也對醫生們很是感激。
去病根才能斷窮根,健康扶貧是扶貧攻堅的一劑“好藥”
旦增玉珍和女兒是“藏區貧困家庭包蟲病患者救助行動”的受益者。這項患者救助行動,是2015年11月由中華慈善總會發起的,302醫院是率先參與項目行動的愛心醫院之一。
雖然事先已經了解到藏區不少包蟲病患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但進一步查閱資料了解到的一組數據,還是讓302醫院的專家們感到觸目驚心——
作為一種人畜共患寄生蟲病,包蟲病主要流行于我國西部農牧區的350個縣,受威脅人口約5000萬,高原地區人群包蟲病平均患病率為1.2%,局部高達12%以上。其中泡型包蟲病,如不及時治療,10年病死率達90%以上,有“蟲癌”之稱。
“感染嚴重的包蟲病患者,其因病致殘、致死的概率都很高。此類患者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疾病狀態,不能徹底消除他們體內的蟲囊,就不能真正阻斷他們致貧、返貧的窮根。”這是接到出征藏區篩查包蟲病患者的通知之后,專家們進一步討論得出的意見。
首次出征的領隊是劉振文。雖然已經兩年過去了,劉振文依然清晰地記得專家組初赴藏區篩查包蟲病患者的情景。
11月的青藏高原,已經天寒地凍。醫療隊抵達西藏日喀則市薩嘎縣及青海省玉樹市稱多縣時,“走路都有種飄忽的感覺,就像踩著棉花一樣”。這兩個縣的平均海拔都在4500米左右,氧氣含量只相當于內地的50%,即使在氧氣相對充足的夏季,內地人到此也一般都會發生嚴重的高原反應,冬季這種情況就更加嚴重了。
記者進一步了解到,在薩嘎縣,醫療隊除了住在沒有暖氣、沒有熱水、沒有電的“三星”賓館,還總結出了“上下車要慢、走路要慢、吃飯要慢”的“三慢”定律。但篩查工作并沒有因為“三慢”慢下來,據統計醫療隊10天時間共計篩查潛在包蟲病患者600多人,確診232例。
刀尖起舞,打贏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手術戰斗”
“我們對被確診的患者實施分級治療,有的在當地服藥,有的轉診到拉薩或者西寧的大型綜合醫院接受手術,還有些疑難重癥的患者則被轉診到北京。”劉振文向記者介紹。
16歲的藏族少年扎西多杰,是來到302醫院接受免費治療的患者之一。去年被篩查出是包蟲病患者的時候,扎西多杰還是一名初三學生,正在準備中考。
雖然從去年上半年開始,扎西多杰就時常感覺腹部有脹痛感,但因為面臨中考復習時間緊迫,去醫院檢查的計劃一拖再拖。讓扎西多杰感到幸運的是,去年上半年,302醫院先后3次組織專家醫療隊赴藏區篩查包蟲病患者,扎西多杰所在學校是篩查地點之一。也是在這次篩查中,扎西多杰被確診患上了包蟲病,并于去年暑假來到302醫院進行手術治療。
雖然篩查中已經明確扎西多杰是包蟲病患者,但他的檢查結果還是讓所有醫務人員大吃一驚——扎西多杰體內竟有一個足球大小的巨型包蟲囊,直徑長達20厘米,如不及時摘除,將隨時威脅著這個少年的生命。
肝膽外科二中心孟令展醫生介紹說,包蟲囊壁薄如蜻蜓羽翼,一旦破裂,不僅會在人體內產生新的包蟲囊,患者也會出現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所以每一例肝包蟲切除手術,對于劉振文主任團隊來說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戰,猶如在刀尖上起舞。
由于扎西多杰體內包蟲囊受到擠壓后導致肝門結構變形,而肝門又是進出肝臟的血管,手術稍有差池就會導致大出血或者肝萎縮,風險較大。因此,針對扎西多杰的救治,醫院多次論證了手術方案。8個小時的手術后,劉振文團隊終于將這一足球大小的肝包蟲囊從患者體內成功摘除。
“其實,每一場手術都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戰斗。”劉振文坦言,面對挑戰只能精益求精,不斷尋求突破也不斷總結經驗。
而據了解,針對包蟲病易傳染、復發率高這一世界難題,302醫院總結研究運用先進肝臟切除技術,采取整體剝離辦法,對疑難復雜包蟲外囊進行切除。截至目前,該院作為全國第一個實現藏區包蟲病患者手術成功率100%的醫院,已為從藏區來北京的19個批次的124名患者進行了治療,為99名疑難重癥患者實施手術,術后無一例復發。
既授漁又扶智,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雖然“100%的手術成功率”讓302醫院的專家們驕傲,但對于包蟲病的進一步防治他們直言“并不輕松”。這主要是因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救治患者固然重要,但提高當地百姓疾病防控知識更重要。
“可藏區牧民多以游牧為主,衛生條件有限,做到飯前便后洗手就不容易。并且藏區的野狗數量眾多,絕大部分都攜帶著包蟲病的蟲卵,因信奉‘不殺生’,牧民們不僅不會驅殺野狗,甚至還會投喂它們。這些生活習慣再加上當地低溫缺氧的生活環境都為包蟲病的傳染提供了‘溫床’。”劉振文表示,在牧區,由于信息閉塞和醫療條件匱乏,很多藏民忽視了包蟲病的危害,如何讓牧民認識包蟲病,又如何去防止感染實際上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情。
“所以我們的醫療隊既是戰斗隊,也是宣傳隊,走一路,宣傳一路,普及一路。”302醫院政委葉宏志意味深長地告訴記者,專家醫療隊在西藏、青海的小學、中學開展包蟲病篩查時,還對學生們進行健康宣傳教育,提高他們的防病知識;還與當地醫院、衛生院等單位同行一道,邊篩查病人,邊根據病人情況講解包蟲病防治技術。
而為了給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防治醫療隊,2016年7月,一場名為“包蟲病患者手術現場演示”的活動在西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進行,劉振文團隊共同為藏區4名肝包蟲病患者進行了手術。同月,302醫院作為全國首家援藏包蟲病治療技術幫扶醫院揭牌,同時聯合中華慈善總會成立了藏區第一家包蟲病治療中心。
“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家醫院的力量對藏區包蟲病患者的救治能力畢竟是有限的。下一步,我們還需要不斷發動更多醫療資源,探索更加深度軍地聯合防治藏區包蟲病的新路子。”302醫院院長姬軍生說,目前302醫院已在全國建立技術協作醫院近70家,今后還會定期為西藏、青海等地的協作醫院開展醫務人員培訓、技術幫帶和遠程醫療會診等工作,真正讓包蟲病治療技術在藏區“落地生根”。
■延伸閱讀
青海省包蟲病防控有了“達日模式”
在青海省果洛、玉樹等藏族自治州,包蟲病的發病率同樣不容忽視。以果洛州的達日縣為例,該縣包蟲病的局部發病率高達12.8%,千名群眾直接深受其害。
為更好地開展包蟲病防治工作,2016年6月7日,青海省人民醫院與果洛州達日縣政府簽訂了包蟲病醫療扶貧協議。在協議中雙方約定:達日縣負責將包蟲病患者送到青海省人民醫院集中救治,縣政府對患者醫療費用兜底報銷,患者完全免費獲得治療;青海省人民醫院則負責對達日縣包蟲病患者的篩查、人員培訓、門診、查房、屬地手術、科研等工作。
這種包蟲病防治模式又被稱為“達日模式”。青海省人民醫院院長吳世政告訴記者,達日模式的本質是醫院和政府積極開展合作,共同防治包蟲病,以消除包蟲病對當地人民群眾健康的危害。
具體來說,達日模式具有以下五個特征:
一是,達日縣政府和青海省人民醫院同心合作,青海省人民醫院醫務、護理、醫保、財務、扶貧辦、包蟲病診療中心等部門通力配合,共同致力于包蟲病防治工作。
二是,青海省人民醫院包蟲病醫護專家隊伍直接深入當地,聯合篩查,聯合防治,長期指導。
三是,設置了專職聯絡員及專事翻譯,他們長期入住青海省人民醫院負責患者入出院手續辦理、協調,以及醫患溝通交流等各項事宜。
四是,篩查、入院、出院、隨訪“四統一”,即篩查后統一登記;患者入院出院由當地政府統一接送;患者定期隨訪統一由省醫院專家指導、當地縣醫院具體負責。
五是患者零負擔,包括交通、食宿、醫療均無需患者支付費用。
據吳世政介紹,現在達日模式已經被進一步推廣、復制,在達日縣之后,青海省人民醫院又與甘德、瑪多、班瑪、久治、雜多等多個縣政府建立了包蟲病精準醫療扶貧關系,這是在達日模式下進一步取得的精準扶貧成功案例。
文/記者 劉喜梅 通訊員 洪建國 陳愛平 劉娟
編輯:趙彥
關鍵詞:青海 包蟲病防治 健康扶貧 302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