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家長們這么拼? 老媽打“飛的”出國幫娃找對象
為幫孩子找對象,家長們這么拼
去公園“相親角”,向陌生人推薦自己的兒女。如今,幫孩子張羅相親大事,成了不少家長生活的第一主題。這些聽上去有些夸張的舉動,雖然正得到社會的理解,但多少讓子女感到“不大舒服”。
高鐵上逢人便問“孩子婚否”
最近,在從北京南站開往滄州西站的G9003次高鐵列車上,經常出現劉梅(化名)阿姨的身影。許多與劉梅搭過話的乘客都對她印象深刻——看上去50多歲了,帶著自己三十出頭的女兒一起乘車,并且逢人便問:“您家孩子有對象了嗎?”
毛女士就是被劉梅詢問過的乘客之一。她發現,當看到與自己年齡差不多的乘客時,劉梅就要走到旁邊問上一句;“您好啊,您家孩子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如果是男孩兒,劉梅就會繼續追問:“有對象了嗎?”假如答案是“沒有”,她便會瞪圓了眼睛,激動地從頭到尾敘述一遍:“您看我家這姑娘,在那兒坐著呢,30多歲了,單身!她在央企上班,工作挺好的,咱們可以留個聯系方式,讓他們先交個朋友嘛!”
“因為涉及隱私,有幾位乘客對她置之不理?!泵繉τ浾呙枋龅溃骸安贿^這可一點都不會打擊到劉梅的信心,只要看到歲數相仿的人,她就會問下去?!?/p>
走到毛女士面前時,列車已經快要抵達滄州,得知毛女士的兒子已經結婚,劉梅便坐下來,與毛女士聊了起來。“我每周五都會和在北京工作的女兒坐這趟火車回老家,因為這趟車上的大部分乘客都是在北京上班、老家在滄州的人,所以我也就替女兒問問?!睘楹我屌畠赫以诒本┥习嗟耐l人?劉梅向毛女士繼續解釋道:“我身邊有好幾對都是這樣的,他們平時一起上班,逢年過節一起回家,不用因為家鄉不同產生跟誰回家的爭執。成長環境差不多,也容易有共同語言?!?/p>
毛女士向記者感嘆道:“可憐天下父母心,當時我都有點替這位劉梅感到辛苦,不是每個人都能具備她這樣的勇氣。不過,她實在沒有顧及到女兒的感受,下車時,我看到她女兒一直在埋怨‘你這樣弄得我多尷尬啊!’”
老媽打“飛的”出國幫娃找對象
“阿姨又來幫你找對象啦?”聽到朋友打趣般的詢問,小李自己都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小李今年31歲,正在澳洲上研究生。每次打越洋電話,母親總是三句話不離“婚姻大事”:“你現在還沒結婚就算了,怎么能連女朋友都不找?在那邊先談著一個,將來一起回國成家立業多好!”小李總對母親說,研究生文憑并非應付一下就能拿到,不僅要寫論文還要考試,想認認真真讀完書再考慮其他的事。不過,這番邏輯在母親看來根本不成立。
除了在思想上給小李做工作以外,這位母親還是位“行動派”。除了沒事就到公園的“相親角”去轉轉,李母每兩三個月就要飛一次澳洲,一待就是半個月。據小李描述,在澳洲期間,李母挨個聯系附近的華人和親朋好友在澳洲的子女,組織大家聚餐聊天,不時地向大家推薦一下自己的兒子,并從中找出合適的人選說給小李聽。“我媽覺得自己有一對火眼金睛,總說這個性格好,那個看上去比較節儉,我像聽天書一樣聽著這些嘮叨。”如今,只要李母一來,小李的朋友全都心知肚明——那是阿姨又來給小李找對象了。
小李向記者吐槽道:“我媽之前從來沒出過國,現在為了我談戀愛這事,卻舍得花高額成本飛過來,我都心疼這來回的機票錢!更重要的是,把找對象這事說得這么直白,弄得周圍朋友們都知道了,我感覺找個好女朋友反而更不容易了!”
專家點評
家長的過度參與
會使孩子越來越脆弱
“孩子大了,應當早點成家”——這是普遍隱藏在父母心里的想法。不過,以上兩位家長的做法,卻未免對子女干涉得過多了。國家心理咨詢師、教育學博士劉佳將此類行為歸納為“家長對孩子成長的過度關注和過度參與”。
劉佳向北京晚報記者分析,對子女獨立人格完善過程的過度干涉,其實是對孩子個人發展能力的剝奪。這樣做的影響不僅會讓子女感到尷尬、難以接受,還會影響到生活中的很多事。
“家長的過度關注和參與是社會競爭焦慮的轉移,也是社會競爭壓力的轉嫁。家長在參與的過程中不斷營造出一種危機感和不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受到過度保護的習慣一旦養成,服從就成了親子關系間的基本準則,創造能力會在父母的呵護之下越來越脆弱。這很容易使孩子在各種壓力描述中變得軟弱、自我設限,甚至不敢拼搏?!眲⒓堰M一步分析道:“長此以往,家長高舉‘非我不可’的大旗便有了更多合理化的理由,孩子也逐漸習慣由家長承擔各種壓力源,成為溫室中的花朵。家長的參與價值被放大,孩子的個人能力在退化?!?/p>
劉佳認為,家長對孩子生活的參與應當適度,而以上這兩類做法卻“有點像哺乳期的無限延長”。她表示,想要讓這種情況發生轉變,主要在于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如何轉變。“發展心理學認為,生活中的困境和個人的缺陷是非常重要的發展動力源。家長要學著降低控制欲和參與動機,讓孩子在最美好的年紀素面朝天,在奮斗的體驗中獨立成長!”本報記者 殷呈悅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家長 孩子 找對象 劉梅 小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