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寧夏政協召開加快寧夏文化產業發展專題協商會
寧夏政協召開加快寧夏文化產業發展專題協商會
“小杠桿”撬動 “大發展”
人民政協報記者 范文杰 通訊員 張倩
11月1日,在黨的十九大剛剛勝利閉幕之際,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文史委組織召開加快寧夏文化產業發展專題協商會。為寧夏文化產業發展匯聚智慧、共謀良策。
到2016年底,寧夏共有文化產業單位1.2萬個,從業人員6.5萬人,其中規模以上文化企業99家。全區現有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1家,示范基地6家。2016年全區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74.36億元,占GDP比重2.35%,比上年增長14.5%。
“從這些數據,看得出寧夏近年來文化產業發展的勢頭很猛。”寧夏政協常委韓勝利說:“2017年,自治區政協文史委把寧夏文化產業發展情況作為調研的主要工作。調研中,我們發現寧夏發展文化產業的意識相對滯后,扶持政策看起來很多,但較為宏觀,沒有形成精準施策,難以落地,推進力度不夠。”
“韓常委對于寧夏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如數家珍,條條關鍵。我認為寧夏缺少發展創意創新能力。”自治區政府副主席馬力說:“創意是發展文化產業的‘牛鼻子’。寧夏有品位,有內涵,有特色的旅游文化產品太少了。”馬力很無奈。
文史專員王巖森說:“寧夏的文化特色就像落地的珍珠,我們需要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把滿地的‘珍珠’串起來。而這個串珠子的‘線’就是人才,建議政府多管齊下,多元發展,培養和集聚文化人才。”
寧夏的文化產業優勢何在?寧夏的文化產業出路何在?……會場上,討論一直在持續。
寧夏政協副主席蔡國英說:“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對文化自信的最充分最有力的肯定。因此,我們要完善產業扶持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按發展程度實行差異化的激勵機制,實現用政策資金‘小杠桿’撬動文化產業‘大發展’的目標。要加快實施人才培養,突出地方特色,挖掘本土文化,在全社會形成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氛圍,為促進我區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實現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目標作出新的貢獻。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寧夏 產業 發展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