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能和穿不同軍服的人成朋友真好”——記中美兩軍人道主義救援減災聯合實兵演練
新華社美國波特蘭11月18日電通訊:“能和穿不同軍服的人成朋友真好”——記中美兩軍人道主義救援減災聯合實兵演練
新華社記者劉陽 葉在琪
“原來需要30分鐘的任務,現在只要16分47秒就完成了。”正在美國俄勒岡州參加中美兩軍人道主義救援減災聯合實兵演練的解放軍南部戰區陸軍下士王潤澤回想起剛經歷過的一幕仍然感覺不可思議。
這是王潤澤第一次參加這一兩軍間唯一的實兵演練。演練16日至19日在美國西部俄勒岡州海邊的拉里葉軍營進行,圍繞人道主義減災救援,包括城市搜索、廣域搜索、支護作業、高空搜救、狹小空間搜救和單繩橋救援等項目。新華社記者在18日媒體開放日期間受邀進入軍營,近距離見證中美兩軍士兵的配合。
王潤澤向記者介紹其中一個木質結構支撐的任務。他說,先是中美兩方各自做,之后雙方討論完一起做,結果時間幾乎縮減一半。“這令所有人都震驚了,美方的一名指揮演習的軍官也直呼‘你們干得真棒!’”
在幾天來的并肩執行任務中,王潤澤越來越深地感受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他們有一些東西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有一些東西值得他們學習”。
和王潤澤一同參加演練的解放軍中尉莫思華也有同樣感受。“這次交流是很好的平臺,雙方可以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經驗”。
在演練震后搜救時,莫思華注意到美方的一個小細節,那就是會在到達現場的第一時間設置一個輕傷員收集點,以便那些可以自己活動的輕傷員自行前往。“我覺得他們這種做法很好地節約了救援資源,不用我們救援人員再護送他們到后方醫療點,這是我們學到的一些東西”。
在莫思華觀察美軍的時候,美軍也跟著中國士兵解鎖了新技能點。
“我們會在已經搜救過的房屋外標注上國際通用救援搜救標記,告訴后來搜救人員屋內有多少傷者和遺體,是否已經救助過等信息,以節省時間。美方看到了之后感到很驚訝,他們沒有見過這個。”王潤澤告訴記者。
在單繩橋救援演練中,指揮部模擬了臺風洪水后的場景,要求中美雙方軍人合作快速定位、救治并安全轉移傷員。記者看到,一個傷者由中美兩軍各兩名醫務兵進行救治。10秒鐘,受傷情況排查完畢。20秒,繃帶止血完畢,靜脈復蘇輸液開始。30秒,鋁合金夾板固定在骨折處……在爭分奪秒的救治中,兩國軍人表現鎮定、配合默契,只需要一個單詞或者一個手勢就能明白對方的意思。
美軍醫務兵丹尼爾·施呂特在演練結束后對中國同行的表現贊不絕口,“中國醫務兵非常專業,我們的操作流程稍有不同,但經過幾天磨合我們完全達成了一致”。
兩國醫務兵的表現也讓扮演傷者的美軍專業士官格倫·拉思威克感到滿意。他說:“雙方配合十分默契,他們都知道該做些什么,沒有對我造成不必要的傷害,讓我感到很安全。”
除了在業務切磋中相互學習以外,兩軍士兵也在幾天的相處中找到了許多共同語言,迅速建立了友誼。
“我們都干一樣的活兒,我們都有認真的工作態度,我們也都很愛笑。能和穿不同軍服的人發展成朋友的感覺真好!”美軍上士喬納森·內森對記者說。
令中方士兵尤其感動的,是美方的熱情招待。莫思華告訴記者,美方在營地食堂專門做了中國特色的糖醋豬排和面條,“有些美軍士兵還帶來了當地的海鮮特產,讓我們非常感動”。
為了讓中國軍人此次的美國之旅體驗更加完整,美方還邀請全體中方人員入駐美國民警衛隊軍營,以便雙方充分交流。此外,美方還在演練間隙安排了籃球友誼賽和聯誼活動等環節。美軍新聞官埃爾德少校表示,“這不僅是一次軍事交流,更是文化交流”。
美軍上士紐伯里·弗吉爾對能夠參加此次軍演非常高興,他說,“因為我想成為(中美交流)歷史的一部分”。
中美兩軍人道主義救援減災研討交流于1997年首次開展,之后逐漸擴展到指揮所推演和實兵演練,成為兩軍機制性交流的項目之一。此次活動是落實兩國元首關于辦好年內舉行的中美兩軍人道主義救援減災聯合實兵演練和研討交流等涉軍重要共識的實際舉措。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兩軍 中美 救援 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