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12屆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十二屆全國政協第七十五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十二屆全國政協第七十五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玉米之后,麥稻價改將何去何從
11月16日,在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常委陳錫文為2016年國家對東北四省區玉米實行的“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政策點贊:“玉米播種面積和產量合理調減,農民獲得了一定財政補貼,更重要的是取消玉米政府定價后,活躍了多元化的糧食收儲主體,調動了加工企業的生產積極性,明顯縮小了我國玉米與進口玉米的價格差距?!?/p>
在王國發等委員為東北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取得成績而欣慰的同時,他們也為“小麥和稻谷的狀況仍未改觀”而擔憂。他們認為,當前,作為口糧的麥稻改革是糧食定價機制改革的重點,那么又有哪些玉米定價改革的經驗值得麥稻價改借鑒呢?
陳錫文呼吁“加快推進小麥和稻谷定價機制、補貼政策和收儲體制改革”“激活多元化的市場購銷主體”,對引導農民生產優質麥、稻的加工企業和市場化購銷主體保障必要的信貸資金,搞活麥、稻市場,引導農民推進麥、稻生產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提高我國糧食產業的整體效益和競爭力。
“實踐證明,理順農產品價格是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只有引入市場機制,才能實現農業的降成本、去庫存、調結構、上水平?!倍批椢瘑T建議按照“保留框架、增加彈性”的思路深化小麥、稻谷價改。為什么要保留最低收購價框架?他解釋說:“小麥稻谷是口糧,重要性程度高,且可替代性差,生產又高度分散,把價格放開單靠補貼是難以穩定生產者預期的,有必要保留價格托底政策?!彼^增加彈性,則指的是定價水平應盡量貼近市場。
薛亮委員認為,當前對麥、稻等主食糧食實行“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改革十分緊迫,條件也已成熟。他為此建議:對麥、稻等主食糧食,可以設計用2-3年時間,實現“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改革到位,消除對市場的扭曲。同時呼吁“改革實行市場定價的同時,同步配套出臺對種糧農民相應的收益補貼,收益補貼應綜合考慮種糧成本上升和市場價差等因素,政策上對農民的收益應當補足?!?/p>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玉米 定價 改革 麥稻 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