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艾灸文化源遠流長

2017年11月17日 11:00 |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分享到: 

湖南中醫藥大學 何清湖 郁潔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原創的醫學科學,是中華文明的杰出代表,數千年來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貢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推動中醫醫療和預防保健服務,深入實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推進中醫中藥中國行活動,是進一步弘揚中醫藥核心價值理念,彰顯中醫藥特色優勢,維護人民健康的重要舉措。

治未病思想出自《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所謂“治未病”,是一種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愈后防復發的預防思想。《靈樞·官能》篇云:“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醫學入門》亦說:“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竇材《扁鵲心書》有云:“人于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關、中脘……亦可保百余年壽矣。”由此可見,灸法既可以用來治病祛邪,也可以作為預防疾病、養生保健的方法而用于健康的身體。因此,艾灸具有“治未病”的優勢。

灸法,古稱灸焫,《說文解字》說:灸,灼也,從火音“久”,乃治病之法。灸法是用艾絨或其他藥物放在穴位上燒灼、熏熨,借助其溫熱刺激和藥物作用,溫通氣血、扶正祛邪,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外治方法。灸法分為艾灸法和非艾灸法。艾灸法以艾絨為灸材,我國自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采用艾絨作為施灸材料,一直沿用至今。非艾灸法是用艾絨以外的藥物作為灸材施灸的方法。古代有硫磺灸、桑枝灸、藥捻灸、黃蠟灸等方法,現代有燈火灸、藥筆灸、藥線灸等方法。廣義的灸法,還包括藥物熏蒸、藥物洗浴和藥物貼敷等。

《本草從新》:“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血氣,逐寒濕,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郁,調經安胎……以火灸之,能透諸經而除百病。”《本草綱目》:“艾葉能灸百病”,“溫中,逐冷,除濕”。《神灸經綸》:“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熱而至速,體柔而用剛,能消陰翳,走而不守,善入臟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經,入三陰,理氣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晉代葛洪《肘后備急方》記載,以艾葉熏灸住室,可以防止傳染病蔓延。

現代研究發現,艾葉含纖維質多,水分少,還有很多可燃有機物,是最理想的施灸材料。艾葉含揮發油和眾多離子,具有興奮中樞神經、解熱等作用。艾葉油吸入有平喘、鎮咳、祛痰作用,還可以抗過敏。艾的煎劑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作用,艾的煙熏劑有明顯的抗菌作用。灸法還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改變血液成分,增強血紅細胞和白細胞的功能,調節人體臟腑功能,提高人體免疫能力。

1973年在我國湖南長沙馬王堆發掘的三號漢墓,出土的眾多文物中,發現3篇記載有經脈灸法的帛書——《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五十二病方》,是目前發現的《黃帝內經》以前的珍貴醫學文獻,也把對中醫艾灸的認識大大提前了。

《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既是已知最早關于經脈的專著,又是首次記載艾灸的醫學典籍。其中提到的11條經脈病證以及心痛、癲狂、耳聾、咳血等急難病證共計147種,均可采取艾灸其所屬經脈之法進行治療,其中一些病證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功效。《五十二病方》則詳細記載了艾灸的部位。

用灸法防病保健,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兩晉唐宋都有灸法防病保健的記載。明代灸臍保健,成為時尚,比如楊繼洲有“蒸臍”之法,是在神闕穴上間隔溫補藥物施灸,以培補元氣、預防疾病、益氣延年。清代《針灸集成》記載,有一人每年堅持灸神闕,年過百歲,身體健壯。日本學者很重視保健灸,把灸足三里稱為“長壽之灸”,有“勿與不灸三里三人行旅”之諺語。上世紀初,日本開展全民健身,其中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在中小學集體灸足三里。常用的保健灸穴有:足三里、關元、氣海、神闕、中脘、膏肓、三陰交、風門、大椎、曲池等。

艾灸療法適應癥廣泛、療效顯著、操作簡便、成本低廉。然而,灸法的推廣并不順利,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認識不統一,局限于虛寒病證;第二,灸療人才缺乏;第三,灸灰脫落易導致燙傷;第四,灸法工具使用略顯繁瑣。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要普及灸療知識,利用新媒體做好宣傳推廣工作,培養專業灸療師,并改良灸材和灸具。

編輯:趙彥

關鍵詞:艾灸文化 艾灸 治未病 肘后備急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