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南北之爭”,權當聽相聲
最近,一個“南方人不懂”系列視頻在網上火了:北京3口人買了100斤大白菜,驚呆了南方小伙伴。為何一次買這么多?難道白菜會升值?
其實,生活中的南北差異還有不少。前不久中秋節時,兩個地道的北方朋友來家做客,我請他們嘗了我南方老家的“鮮肉月餅”。他倆“抨擊”說南方人真“變態”,月餅做成了“門釘肉餅”。我嘲笑他倆是北方井底之蛙,少見多怪。
網絡上經常能見到此類口水仗。例如關于豆漿、豆腐腦、月餅等很多日常食物的“甜黨”“咸黨”之爭,還有“醬油黨”添亂;餃子、面條到底是主食還是零食小吃等,大家可以吵得不可開交。此外,從央視春晚長期以來對“南方小男人”的標簽化調侃,到該穿秋褲還是“美麗凍人”,當今中國的南北文化呈現隨時隨地“集團性火拼”的局面。問題是,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而且不是一陣風,人們經常樂此不疲?
中秋節北方朋友來我家,這個平淡得近乎無聊的事實,背后是一個巨大的歷史變遷。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中國人的遷徙流動是受到限制的。如今,這種限制早已被打破。中國人在國內、國外的自由流動現在每年都達到“億”的數量級。當人群流動受限時,地方文化更多是當地人的習慣愛好,而一旦流動起來,各地習俗差異就很自然成為議論對象。不僅如此,過去中國人可能很不理解法國人對英國食物的鄙視。如今,中國留學生已開始調侃英國菜單:周一煮土豆,周二土豆泥,周三炸土豆,周四土豆沙拉……一周土豆不重樣。
僅僅人口流動還不足以經常制造這類“文化戰爭”。網絡為各地的文化碰撞提供了巨大的戰場?,F實中召幾十人參加吵架有難度,但網絡上成千上萬“甜黨”“咸黨”嘯聚山林,約架廣場就太方便了。這還不夠。比方說,在中國獨步天下的網購和物流的推動下,家鄉的“鮮肉月餅”于我而言從空想變成了現實,同時也讓北方朋友從聽說過渡到了品嘗這一“黑暗料理”的階段,比在網絡上斗圖、斗嘴更直接。文化差異的碰撞于是便能隨時隨地真實發生。
這是中國人的樂趣享受之一。這種表面上的南北文化之爭大都屬于“冷面滑稽”,聽眾已經笑翻了,表演者依然繼續裝傻充愣。也像是“打是親、罵是愛”的親密關系,故作大驚小怪,其實都心照不宣。在這種文化之爭中,基本沒有任何人要求改變對方、堅持自己唯一正確的傲慢,也沒有人會因為這種爭論而羞愧,從而改變自己的愛好。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南北之爭 相聲 文化 流動 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