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專家:馬兜鈴酸有明顯腎毒性 但致肝癌證據不足

2017年11月07日 10:24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近日,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志刊發了一篇研究論文,認為馬兜鈴酸會導致肝癌。文中稱,中國臺灣地區78%的肝癌以及內地47%的肝癌,可能與它有關。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廣泛關注及激烈爭論。馬兜鈴酸真的是亞洲地區肝癌高發的罪魁禍首嗎?那些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中成藥,吃了會不會導致肝癌?針對公眾關心的問題,記者采訪了權威專家。

馬兜鈴酸具有明顯腎毒性,但致肝癌證據不足

為了協助國家有關部門有效應對這一中藥安全性問題,及時提供相關的臨床科研信息咨詢,中國中醫科學院日前專門組織召開了專家研討會。國家藥品審評中心、中國藥學會臨床藥學專業委員會也立即牽頭,聯合中華中醫藥學會肝膽病分會、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肝病專委會、中國藥理學會藥源性肝病分委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中華中醫藥學會中成藥分會、中國毒理學會臨床毒理學分會等學術機構,在解放軍第三〇二醫院,組織中西醫肝病、腫瘤、腎病、診斷、藥學、毒理等方面的國內知名專家,就“馬兜鈴酸與肝癌的相關性及安全用藥”召開了專題研討會。

馬兜鈴酸到底是什么?

據悉,馬兜鈴酸存在于某些中草藥中,例如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馬兜鈴、細辛等。這些中藥一般是用來祛風濕、止痛、消炎等。一種中草藥往往有幾百甚至上千種成分,馬兜鈴酸是其上千種成分之一。

解放軍第三〇二醫院中西醫結合中心主任、全軍中藥研究所所長肖小河解釋說,馬兜鈴酸是一種植物次生代謝產物,其與機體DNA結合,形成“馬兜鈴酸-DNA加合物”,可導致腎小管功能損害,并有可能發展形成腎功能衰竭,還可導致上尿路移行細胞癌和膀胱癌。目前,馬兜鈴酸引起人體基因突變及泌尿系統癌癥,已得到國內外研究證實,但其致肝癌證據不足。

“其實,這篇論文只是推測肝癌與馬兜鈴酸可能有關,并沒有肯定馬兜鈴酸引起肝癌,因為缺乏直接證據。”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解釋道,什么是直接證據呢?如果病人的確吃過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或者在病人體內或肝癌組織中,的確檢測到了馬兜鈴酸相關的成分,如“馬兜鈴酸-DNA加合物”,這才是直接證據,但是,在這篇論文中卻找不到這些證據。

那么,這篇論文又是怎么把肝癌與馬兜鈴酸聯系到了一起呢?據全軍中藥研究所副所長王伽伯介紹,該研究通過98例我國臺灣地區肝癌患者的全外顯子測序發現,78%的患者存在馬兜鈴酸相關特征突變譜。通過對世界范圍內,其他國家和地區約1400例肝癌患者的進一步比較研究發現,我國內地89例肝癌患者樣本中,47%的患者存在馬兜鈴酸相關基因特征突變譜。研究還發現,馬兜鈴酸廣泛涉及我國及亞洲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肝癌發生,因此可能是肝癌發生的重要風險因素。

論文僅提供間接線索,特殊突變并非馬兜鈴酸特有

肖小河強調,雖然該文章提示了馬兜鈴酸或為肝癌發生的風險因素,但因為缺乏直接和確鑿的證據,所以,馬兜鈴酸與肝癌發生的相關關系尚待進一步證實。

同時,肖小河提出,該研究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研究病例的服藥史尚不明確,患者是否服用含馬兜鈴酸相關制劑及其藥物種類、成分含量、服用劑量、時間療程、基礎疾病等情況不清楚。二是該研究的關鍵病例數較少,取樣代表性不足,難以反映不同地區肝癌發生的客觀真實性。三是相關的安全性風險信號尚缺少完整的證據鏈,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與相關基因突變、肝癌之間的因果關系有待進一步證實。而且,臺灣地區早在2003年,就已經禁止銷售含馬兜鈴酸的制劑,但是該論文比較了2003年前后,含有馬兜鈴酸相關特征突變譜肝癌患者的比例并無差異,盡管文中指出存在尚未完全禁止銷售的可能性,或者肝癌發生相對于馬兜鈴酸暴露滯后,但仍然不足以解釋2003年禁止前后無差異的狀況。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梁愛華也表示,論文中僅僅提供了一種間接線索。該研究采用了基因測序方法,對收集到的肝癌樣本進行檢測,結果發現在所檢測的肝癌樣本中,臺灣和內地的樣本中分別有78%和47%呈現一種特殊的突變類型,即“A:T>T:A”突變,他們把這種突變類型稱為“馬兜鈴酸指紋”。也就是說,他們認為這種突變類型,只有馬兜鈴酸會造成,其他致癌物是不會有這種突變的。然而,權威專業雜志《癌變》曾在1994年發表過一篇論文,證實氯乙烯可以引起人基因突變,突變類型以“A:T→T:A”為主,并可引起肝血管瘤乃至肝癌。也就是說,除了馬兜鈴酸,其他的致癌物也會造成“A:T→T:A”突變,并不是馬兜鈴酸特有的。梁愛華坦言,這怎么能算是“馬兜鈴酸指紋”呢?更何況還有很多其他致癌物,到底會產生什么樣的突變,目前還沒有全部研究清楚。

多數肝癌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應對大眾進行科普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流行病學大樣本、大數據分析,我國肝癌患者主要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司長周杰也表示,應對此事積極做出回應,并對社會大眾開展科普性宣傳。

梁愛華介紹說,在我國及亞洲部分國家和地區,乙肝是導致肝癌的主要誘因,這是醫學界的共識。但按照該論文邏輯,馬兜鈴酸已成為我國內地和臺灣地區肝癌發生的主要因素,這顯然與現實情況和醫學常識相悖。而且,《科學轉化醫學》發表的這篇論文提到,臺灣的98例肝癌樣本,只有10例是肝炎病毒陰性,也就是說,絕大多數樣本是肝炎病毒陽性,難道這些肝癌不是與肝炎更有關嗎?

另外,目前已經確定的致癌因素有很多,包括化工物質如氯乙烯、苯;藥物如雌激素、紫外線、X射線;食物致癌成分如培根、咸魚、腌菜中的亞硝胺等。同理,更年期婦女適量補充雌激素不會引起癌癥,但過量和服用時間太長,則可能引發癌癥。還有過度地曬太陽,可能會導致皮膚癌,但日常曬點太陽,并不會得皮膚癌。因此,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副所長朱曉新認為,一些中藥的確可能存在毒副作用,這也確實值得警惕,但不必感到恐慌,更無須因噎廢食。

任何藥品都不能長期大劑量服用,必須嚴格遵醫囑

目前,國家對相關藥品含量有嚴格限定。比如說,規定細辛中的馬兜鈴酸含量必須低于十萬分之一。《中國藥典》規定,細辛的用量是一天2g~3g。也就是說,服用細辛,一天的馬兜鈴酸量不會超過30微克,加上煎煮時只有部分煎出,最后患者服用的已經極其微量。“當然,中藥說明書還需要進一步規范,對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給予提示,以提醒老百姓用藥時注意。”朱曉新說。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含馬兜鈴酸的藥材在我國已有上千年的使用歷史。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藥性論》中,就有馬兜鈴科藥材的入藥記錄,如馬兜鈴有“主肺氣上急,坐息不得,咳逆連連不可”的功效。目前,收載于中國藥典、部頒標準和地方藥材標準的馬兜鈴科藥材有24種,含馬兜鈴屬藥材的中成藥口服制劑有47種,均可在總局政府網站查詢。患者應嚴格按照醫生處方和醫囑使用。

(本報記者 田雅婷)

編輯:趙彥

關鍵詞:馬兜鈴酸 有明顯腎毒性 致肝癌 證據不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