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用綿密制度呵護留守兒童成長
近期,民政部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安排部署全國農村留守兒童信息管理系統啟用上線工作。會議指出,此次組織開發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信息管理系統,包括數據錄入、審核報送、匯總分析等功能模塊,為開展農村留守兒童數據更新、比對核實、組合查詢、定期通報、實時報送等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平臺支撐和有效的技術保障。
先摸底,再兜底。全國農村留守兒童信息管理系統的正式啟用,意味著相關部門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基本狀況有了準確掌握,這為接下來的精準關愛、精準幫扶、精準保護搭構了翔實的信息工程,而且還能提供可資政策立論的智庫功能。同時應該看到,建立信息臺賬只是重要一步,如何最大程度讓留守兒童受益,仍考驗著相關部門的行動力。用制度呵護他們的未來,這是全社會的責任。
去年11月,民政部首次對外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16歲以下農村留守兒童有902萬人,其中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監護的有805萬人,無人監護的有36萬人。由于缺少父母照料,留守兒童的心靈難以得到情感的滋潤,但這種情感與心理需求卻往往被忽視。因此,啟用留守兒童信息管理系統之后,應動員更多人士走到他們身邊,走進他們心中,在心理疏導、情緒引導、情感順導上多下功夫,讓留守兒童真正感受到關愛與呵護。
不過,外人再熱烈的慰藉,也無法取代親情的澆灌。“三年沒有見爸爸媽媽了,都快記不起來他們的模樣了,只要能跟爸爸媽媽在一起,哪怕是挨打也覺得幸福”……見諸報端的留守兒童心聲,無不說明他們需要父母的溫暖懷抱,他們渴望與父母生活在一起。2017年度《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顯示,超一成農村完全留守兒童與父母一年見不了一面。這就提出一個必須正視的現實命題:能不能讓父母與留守兒童在一起?
事實上,國務院去年2月發布的《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已明確要求,到2020年兒童留守現象明顯減少。從這個角度審視農村留守兒童信息管理系統的啟用,不難發現,一方面固然需要善待現有的留守兒童,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幫扶;另一方面也需要減少留守兒童,讓他們回到父母身邊,享受最基本的人倫之情。解決途徑之一是,徹底解決隨遷子女上學難題。早在2008年,中央就給出了解決之道:“流入地為主,公辦為主”。父母在哪里務工,孩子就有權利在哪里上學。在具體的落實中,各地都有義務讓善政不打折扣地落地。解決途徑之二,則是讓父母回到孩子身邊。相關調查顯示,留守兒童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地區,因此相關地區應繼續大力發展經濟,提供更多就業崗位,讓更多農民可以在家門口找到滿意工作。
如今,一系列制度設計正在發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要關心留守兒童、留守老年人,完善工作機制和措施,加強管理和服務,讓他們都能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隨著各界對留守兒童幫扶更加絲絲入扣,那些孤獨的留守兒童在制度善意的溫暖之下,心情會明亮而斑斕起來,也將更強烈感受到生命的絢爛。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留守 兒童 制度 農村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