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三條“新”數據曲線折射中國經濟最“新”亮色
新華社北京10月27日電題:三條“新”數據曲線折射中國經濟最“新”亮色
新華社記者何雨欣、張辛欣
規模以上工業增長值增長6.7%,創近三年最快;
鋼鐵、水泥等去產能行業利潤增長超100%;
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3.4%,快于整體工業6.7個百分點;
工信部27日公布了前三季度工業領域最新情況,三條上揚數據曲線折射中國經濟三大最“新”亮色。
亮色一:實體經濟發展“新”態勢
前三季度,我國GDP增長6.9%,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長值保持了同步,增速達6.7%。
這個6.7%成為前三季度宏觀經濟數據中的一個亮點,這是近三年來的最快增速,而且其中的制造業增長值增長7.3%,快于工業整體增長0.6個百分點。
工信部對7000家企業的問卷調查和監測也顯示,前三季度,生產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占48%,比去年同期增長10.6個百分點。
“今年在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內部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的情況下,前三季度工業經濟實現了穩中向好、好于預期,取得這樣超預期的成績實屬不易。”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鄭立新說。
作為老工業基地的東北也傳來最新消息。
前三季度,前9個月遼寧省工業增速降幅比去年同期收窄了9.3個百分點,從8月份起增加值增速轉為正增長。
整個區域工業經濟改善明顯,前三季度有19個省份工業增加值增速快于去年,大多數省份工業效益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一串串數據背后,折射出企業發展信心不斷增強,市場預期總體向好。前三季度,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增長6.5%,從去年9月份以來持續保持增長態勢,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連續12個月超過51%。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工信部部長苗圩說,過去五年,我國智能制造水平明顯提升,基于互聯網的“雙創”平臺快速成長,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寬帶網絡,提速降費取得初步成效,5G研發加快推進,互聯網經濟走在世界前列。
隨著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制造業提質增效的成效越來越顯現。
亮色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進展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中國經濟主線,去產能要做“減法”,發展新興產業、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做“加法”,才能實現供給和需求更好匹配。
從“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的最新進展看——
去產能步伐加快,鋼鐵去產能已完成預定目標,有望超額完成任務;依法取締地條鋼工作基本完成。前三季度,鋼鐵、有色、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利潤實現較大幅度增長,企業虧損同比分別收窄4.8、2.4、12和6.2個百分點。
去庫存進展明顯,9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下降12.2%。
去杠桿和降成本效果繼續顯現,8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5.7%,比上年同期下降0.7個百分點;1至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68元,比上年同期減少0.12元。
短板領域投資快速增長,前三季度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公共設施管理業、農業投資增速分別快于全部投資17.5、16.2和8.7個百分點。
“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十九大報告中指明。
一些專家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已非常明顯,今后更應在人民群眾需求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的變化中,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加碼優質產能適應需求面升級的矛盾。
亮色三:新動能釋放“新”動力
電子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分別快于整體工業7.2和4.4個百分點,成為拉動工業增長主要力量;
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30.8%,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69.4%,集成電路增長22.1%;
網上銷售增長34.2%;數碼照相機增長21.1%;組合音響產量增長14.7%;
……
不難看出,前三季度,一系列以“新”為關鍵詞的產品、消費等均保持快速增長,新動能加快釋放出“新”動力。
新動能不是一天兩天形成,中國經濟新動能加速積蓄。
從高技術制造業來看,前三季度增長13.4%,快于整體工業6.7個百分點,2014年至2016年,其增加值每年增長都超10%,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10.6%、11.8%、12.4%。
從新能源汽車看,我國從2009年開始起步,經過不到10年的時間,產業規模已全球領先,過去連續兩年產銷量居世界第一,累計推廣100萬輛,占全世界的一半。
種種跡象,可以洞察出中國經濟廣闊的新潛力與新前景。
十九大報告中稱,要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未來,新動能更多體現在創新、人才以及產業融合中,將不斷呈現新機遇。(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增長 經濟 工業 三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