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涵養新時代的憂樂精神
為實現中國夢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的這句名言生動詮釋了“憂樂精神”,這種精神與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品格頗為契合。在新時代,我們應發揚光大先賢思想精華,涵養新時代的憂樂精神,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為黨盡責的政治品格。“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是中華民族歷來崇尚的品德與胸懷。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黨擔責、為黨盡責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心學”。黨員、干部要始終堅定“四個自信”,不斷增強“四個意識”,把愛黨、憂黨、興黨、護黨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心存敬畏、如履薄冰,夙夜在公、殫精竭慮,切實履行好自己的責任,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
為民造福的公仆情懷。“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中華民族數千年燦爛文化貫穿著深厚的民本思想。“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古今相通。忘記人民、脫離群眾,共產黨人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一事無成。黨員、干部要堅持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時刻保持一心為民、心系群眾的公仆情懷,心中常思百姓之苦,腦中常謀富民之策,把黨的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到基層和群眾中去,真心實意為百姓謀福祉,真正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讓黨的事業始終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種憂患意識是中華文明幾千年綿延不息、中華民族不斷繁榮發展的重要精神基因。黨員、干部要清醒認識到前進道路從來不是一片坦途,必然會面對各種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多些敬畏、多些堅守、多些擔當,讓憂患意識化為自覺、成為習慣、融入實踐,自覺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圖安。
勇于任事的擔當精神。看一個人有沒有憂樂精神,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看他有沒有擔當精神。擔當精神既是我們共產黨人的重要品格,也是激發動力、匯聚合力、迸發活力的重要基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關鍵是要培養造就一支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干部隊伍。黨員、干部要堅守積極的人生態度,敢于擔當責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決問題,腳踏實地、真抓實干、勇于創新,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既是積極的人生態度,又是淡泊的人生境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90多年風雨兼程,這一初心始終不變,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基礎和前提。新的時代條件下,黨員、干部必須進一步加強修養、淡泊名利,以良好心態提升工作狀態,確保黨和人民事業順利推進。現實中,一些黨員、干部由于缺乏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貧、經不起誘惑,結果一失足成千古恨,教訓極為深刻。黨員、干部只有涵養良好心態、提升人生境界,才能始終保持定力,不為物欲所動、不因小利失節,在為黨和人民事業奉獻中成就精彩人生。
(作者為中共湖南省岳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精神 涵養 新時代 憂樂 中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