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圖國企民企·圖
為創新型國家建設貢獻力量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并指明了方向: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面對新目標,黨的十九大代表紛紛表示,創新將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
引領發展第一動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讓我非常振奮的一個地方,就是對創新發展的進一步肯定和部署,并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因為停下就會被趕超,堅持才能保持領先,中國只有不斷加大創新力度,才能讓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黨的十九大代表、北京國電智深控制技術有限公司工程中心副總經理陳峰說。
陳峰代表表示,報告中“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等內容引起了代表們共鳴。
“當年,全世界僅有一臺460MW超臨界循環流化床機組投入運行,其詳細的控制策略資料是保密的。業界普遍認為我國在研發同類型機組的控制策略方面難以實現新的突破。我們當時就下決心,一定要研發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更高等級機組自動化控制系統和控制技術。”陳峰代表說。
作為項目領頭人,他的團隊正是通過自主創新才實現了600MW等級大容量超臨界循環流化床機組自動化控制系統的國產化,完成了對國外先進水平的彎道超車。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五年,我們的自豪感、獲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看看這五年來國家的變化,從天眼探空到蛟龍探海,從神舟飛天到高鐵提速……大國工程捷報頻傳,令國人驕傲、世界矚目。”黨的十九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下屬的長治清華機械廠二分廠數控銑工韓利萍說。這位國家級技能大師,對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創新藍圖深有共鳴。“我們航天人將繼續奮力拼搏,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不懈努力。”
建設國家創新體系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要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上海作為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在這方面責無旁貸。”黨的十九大代表、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周波說,上海正在實施一批引領產業發展的重大戰略項目和基礎工程,包括航空發動機與燃氣輪機等,努力解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目前已取得大飛機、世界首臺超清高速96環PET-CT系統等一批打破國際壟斷的創新成果;上海也在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市場導向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正在建立,加大科技成果處置權、使用權下放制度,加快建設一批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平臺和轉移轉化平臺,并培育專業化、模式多樣化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
“大創新大發展,小創新小發展,不創新難發展。創新是安徽最為寶貴、最具優勢的遺傳基因、紅色基因,也是安徽省未來發展的最大潛力。”黨的十九大代表、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表示,將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大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安徽貢獻”。
他表示,安徽將打造“主基地”,高位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積極創建國家量子信息科學實驗室,并作為省科技創新“一號工程”,加快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加快建設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交叉前沿創新平臺和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努力推動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著力實現科技創新從“跟跑”到“領跑”。
培養造就大批創新人才
建設創新型國家,人才是關鍵。
“這幾年我們科技人員的工作環境、創新環境有了非常大的改善。由于政府更加支持、關注科研人才的引進,像我們引進高端人才,政府有很多政策支持。科研人才不僅在企業有較好的收入,在政策層面,比如住房、小孩入學等都有很好的待遇。”黨的十九大代表、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恩東說,企業里的研發人員,無論是收入還是發展通道,這些年都越來越清晰。
為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高校責無旁貸。黨的十九大代表、上海大學黨委書記、校長金東寒說,人才培養始終是高校改革發展的著力點。“上海大學已明確提出自己的使命是培養身心健康、服務國家,并能應對未來挑戰的人才。今年,上海大學在預算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對研究生獎學金增加投入1700多萬元,提高幅度超過35%。”他表示,上海大學還將瞄準內涵式發展,加強學科建設。將瞄準未來科技發展前沿,服務地方經濟建設,遴選一批一流學科作為建設重點,構建基礎與應用相互促進、文理工醫多學科相互支撐、交叉滲透、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
“黨的十九大報告讓我對未來中國的自主創新更有信心了。”代表們紛紛表示,要為創新型國家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創新 新型 代表 發展 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