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2017超低出生體重兒和超早產兒管理國際論壇舉辦
中新網10月23日電 22日,2017超低出生體重兒和超早產兒管理國際論壇在北京和睦家醫院舉辦。來自美國以及中國兩岸三地的知名新生兒/NICU專家,和近150位新生兒重癥監護領域醫學同仁共聚北京和睦家醫院,針對“早產兒”這個充滿挑戰的特殊人群治療難題,就其治療和管理的最新理念,以及國際上最實用的臨床技術進行探討。
據悉,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根據WHO發布的《早產兒全球報告》顯示,每年有1500 萬名嬰兒出生過早,每10名新生兒就有超過1例早產,中國早產兒數量居世界第二。隨著全面二孩實施,高齡產婦增多,我國早產兒呈現著上升趨勢。
每年200萬早產兒出生先天不足易導致發育缺陷
早產兒是指出生時胎齡<37周的新生兒,其中出生體重<1500克為極低出生體重兒(VLBW),<1000克為超低出生體重兒(ELBW), 孕周<28周者稱為超早產兒。超低出生體重兒和超早產兒臨床問題復雜、病死率高,是早產兒管理公認的難題。
據2015年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2000多萬新生兒,其中200多萬屬于早產,而且早產兒數量以每年20萬的數量遞增。早產是新生兒死亡的首要原因。
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楊明介紹,對于早產兒的救治猶如闖關,尤其是一些超早產兒,有可能經歷呼吸衰竭,顱內出血,高膽紅素血癥,嚴重感染,持續胎兒循環,喂養不耐受等關口,“闖過了一關,或許還有更驚險的下一關,在做每一個臨床決策前既要反復權衡利弊,又必須當機立斷。”
同時,早產兒由于胎齡小,出生體重低,全身各器官系統發育不成熟,加之感染、缺氧、孕母健康問題等諸多原因,生存能力低下,生命力非常脆弱。一些早產兒即使有幸生存下來,都有可能出現一些視力、聽力、呼吸功能或者體格、智力方面的缺陷。專家介紹,及時有效的臨床管理能夠挽救四分之三以上的早產兒,但遺憾的是多數早產兒并沒能得到相應的救治。
國內外頂級專家共聚分享探討超早產兒臨床治療經驗
美國費城兒童醫院(CHOP)是美國第一家專為兒童提供醫療服務的醫院,也是美國目前最大的兒科科研機構,其新生兒重癥監護專業和醫院綜合排名連續十幾年在全美兒童醫院排名第一。會上,來自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新生兒科主任Eric C. Erichenwald教授,及新生兒及嬰兒慢性肺疾病項目主任張華巖教授,就“極低/超低出生體重兒的無創性通氣支持”及“美國重癥慢性肺疾病的管理理念與模式”等國際治療經驗進行了分享。
同時,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 NICU 主任、香港浸信會醫院新生兒科主任張錦流教授,臺灣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ICU) 主任江明洲教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馮琪教授、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李莉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新生兒中心副主任齊宇潔、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李耿、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楊明等兩岸三地知名兒科專家,就超低出生體重兒和超早產兒的臨床治療熱點和難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從600克到5公斤兒科團隊締造9%生命奇跡
楊明介紹,我國每年有200多萬早產兒出生,高水平的醫療救治和護理可實現高質量的生存。“最近3年期間,北京和睦家醫院的分娩量達5546例,其中NICU 收治 174例(3.13%),早產102例,<28周 超早產兒 15例,最低孕周23周+4天,最低出生體重僅600克。”
這名出生體重僅600克的早產兒名叫Alex,出生時只有成人手掌般大小,皮膚像膠凍一樣半透明,腹壁血管、臟器位置、腸蠕動的形狀都清晰可見,大腿僅有成人的小手指般粗細,甚至因為極度早產,眼裂和部分手指都還沒分開。對于這樣的案例,即使是在整體醫療水平相對發達的歐洲,存活率也僅有9%左右。
據介紹,Alex在NICU期間有過多次驚心動魄的緊急搶救過程,歷經呼吸衰竭、肺出血、新生兒持續高血糖、感染、腎功能不全、喂養不耐受、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等多個關口,但最終都在醫護人員的努力下成功轉危為安。經過精心護理,Alex出生200多天后成功出院,出院時體重已達到5公斤,這不僅創造了和睦家兒科超早產兒的新紀錄,更刷新了全國非公醫療機構的同類記錄,目前Alex矯正年齡已經十一個月,生長發育良好,臨床無明顯后遺癥表現,實現了高質量的存活。
不僅為救治存活 更為實現高質量生存
楊明介紹,作為有著國際醫療理念的醫療團隊,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團隊并不僅僅滿足于提高早產兒的存活率,更利用先進的護理和醫療資源及理念,在兒內兒外科、眼科、臨床藥師、營養師等多學科團隊以及放射、超聲、實驗室等輔助科室的支持下,力求最大限度減少早產兒并發癥和后遺癥。
同時,和睦家兒科形成了兒科醫生進駐產房、高危新生兒觀察、新生兒轉運、危重兒急救、以及極低、超低出生體重兒綜合管理、高危兒的隨訪干預、遺傳代謝疾病的隨訪和診治等的一體化服務模式。
兒科醫生進駐產房作為和睦家醫療一體化服務模式的特色之一,兒科醫生會在所有產婦分娩時為即將出生的寶寶保駕護航。有新生兒搶救經驗的兒科醫生以及具有NICU護理資質的護士共同參與協同救治、轉運,完成從產房或手術室再到NICU無縫銜接,達到完善的產兒一體化及醫護一體化的救治模式。
據了解,針對新生兒救護,和睦家兒科目前已實施三級救護網絡模式,一級網絡模式是針對正常新生兒,安排母嬰同室,每日有兒科醫生查房,對新生兒進行黃疸監測、喂養指導、母嬰交流以及聽力篩查評估;二級網絡模式主要針對高危新生兒,設有專門的高危新生兒觀察病房;三級救護模式針對的是危重新生兒,設有專門的新生兒和NICU病房,配備完備的生命搶救島,隨時可用于新生兒的搶救。
多學科聯手護航為兒童提供全方位醫療服務
如今,和睦家兒科協同小兒普通外科、小兒泌尿外科、小兒骨科、小兒心臟外科、小兒神經外科、兒童口腔科、兒童眼科、兒童耳鼻喉科、小兒皮膚科、兒童康復及兒童醫療輔導和心理等科室已組成多學科綜合醫療團隊。小兒內科亞專業已具備消化、呼吸、血液、心臟、神經、內分泌、新生兒、腎臟及遺傳代謝等專業組,更可提供24小時兒科急診服務,針對兒童疾病預防-保健-治療-康復,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持續性醫療服務。
2015年5月,北京和睦家醫院引入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這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微創外科手術系統之一,集成三維高清視野、可轉腕手術器械和直覺式動作控制三大特性。對于小兒特別是新生兒外科手術而言,使用達芬奇進行的手術突破了體腔空間狹小的限制,可在有限空間內實施精細操作,在提高手術效果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患兒痛苦。
同時,和睦家兒科在業內率先開展兒童頭型矯正服務,對因各種原因造成的中重度以上頭型異常,按照適應癥進行矯形頭盔的治療,目前已完成134例頭型矯正。由于胚胎發育或胎位、睡姿等不同因素的影響,部分新生兒還會出現耳廓形態畸形,北京和睦家醫院耳鼻喉科門診亦可提供EarWell無創矯治服務實現改善。
楊明介紹,目前,和睦家兒科已與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美國Stanford兒童醫院、Cedars-Sinai兒童醫學中心等國際醫院開展交流,并將在未來與更多國內知名三甲醫院開展深度合作,為更多早產兒及新生兒健康保駕護航。
編輯:趙彥
關鍵詞:超低出生體重兒 超早產兒 管理 國際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