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一個少數民族村的供給側改革實踐
靠人均20多畝毛竹山而富得讓鄰村人羨慕的太銀人,越來越感到“經濟有危機”了。前年一噸毛竹賣800元,去年賣600元,今年只能賣500元了,還求人要哩。近日,剛賣完一車毛竹的毛景福對吳禮財說,多虧你看得遠,早就在田里和林下培植供給新動能,要不然也得和別村人一樣拋妻別子外出打工了。
不愁賣時,防著賣不了
吳禮財是福建省南平市光澤縣寨里鎮太銀少數民族村的黨支部書記。2012年從村黨支部副書記接任書記時,太銀村靠著人均20多畝毛竹山的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加上均山到人、開路上山、科技上山等管護措施到位,竹筍多了、粗了,竹子密了、大了。供給增強的同時,需求也空前旺盛,毛竹每噸賣800元,冬筍每公斤賣20元,還搶著要。太銀村人憑著一根竹一棵筍富得讓全縣農村人羨慕:村財第一,農民人均收入上萬,戶戶蓋洋樓,不少人把轎車也買回了家,更讓人羨慕的是:這里人有竹山的活干,有竹山的錢賺,不用外出打工,就不用為老人問題、婦女問題和孩子問題牽掛。白天一家同吃一桌飯,晚上一家同睡一幢樓,多溫暖、多幸福哇!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大家對眼前的光景心滿意足的時候,吳禮財卻提出了“不愁賣時,防著賣不了”。他在《村規民約》里加上了“劈竹林雜灌時要留野茶樹”,還發動村民利用毛竹加工的下腳料和墾復毛竹山的雜灌作原料種反季節香菇和竹蓀等食用菌,支持鼓勵村民利用毛竹山養羊、養蜜蜂等。當時,不少村民雇人砍竹、挖筍、當起了“小老板”,聽不進調整供給結構的話,吳禮財就邀了幾名村干部示范。總有不怕錢多的人,頭年成功次年終于跟進了30多戶。吳禮財說,當時,雖然種食用菌畝收入有幾萬元,但遠不如竹山收入來得簡單,能有幾十戶人堅持著,也算留住了應對供給過剩的種子。
想到調時,幫著調好來
太銀村地處閩贛邊界。全村共6個村民小組,200多戶、700多口人,有2萬多畝竹山,耕地卻人均不到1畝。雖海拔高,去縣城遠,因為歷屆村班子對腳下鄉土的認知和綠色發展的堅持,先將散落于大山深處的16個居住點的村民搬遷至山下公路沿線的6個自然村,接著又用村財把水泥路從黃溪口接到了6個自然村上,還把機耕路延伸至遠山,太銀人雖身居高遠山區,卻過著青山環抱、出行用車、干活用機器、做事在本村、賺錢在本村的日子,誰都感覺幸福瀟灑。
但到了去年,吳禮財擔心的“一根竹一棵筍經濟”得“防著賣不了”的供給過剩果真露頭了。不僅開車進山等毛竹、收筍的人沒有了,自己裝車送去,價格降了好幾成,人家還說“念在老供貨客的份上”,才先把貨驗收了。吳禮財說,這時全村出現兩種人:一種認為不能在“一根竹一棵筍”上吊死,得趕緊求變,調結構。一種認為筍竹行情有好有壞,不好賣就少砍少挖,再等等,不想變。但作為一個村的帶頭人和主心骨,吳禮財也想出了兩套服務方式:對主動求變的村民,提供信息、技術、資金、銷售服務,將村兩委干部、“六大員”等都分到種食用菌和養羊、養蜂戶去結對排憂解難。對那些“等著看”的村民,則用組織化形式,吸引他們加入“太銀村高山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這樣,既可以田、以資、以勞入股,也可給合作社打工賺錢,當年合作社就有105戶村民入社,就連村上13家貧困戶也全部吸收進了合作社。
危機來時,心里不慌了
一個雨過天晴的上午,我們走遍太銀村6個村莊,雖家家戶戶大門洞開,但除了看家狗外卻見不著青壯年人。村主任雷世頂說,近幾年墾復竹山留下的野茶樹現在開始產茶了,這不,全村男女老少見天沒下雨都上山采茶去了。太銀竹山大多數都有野茶樹,墾復竹山把與茶樹爭食的雜灌一劈掉,茶樹就瘋長。清明過后,只要肯去采,就不愁賣,老太婆一天也能賺200多元哩!現在太銀村能供給的不再只有毛竹和筍,還有有機茶葉、生態肉羊、生態蜂蜜和綠色食用菌及高山蔬菜。
東邊不亮,西邊亮。山上的毛竹今年降到了每噸500元,冬筍每斤降到了3元,太銀人現在心里一點也不慌,因為他們找到了新的有效供給源。滿山遍野的野山茶樹惠及全村人,每戶從清明至立夏,采茶賣茶戶均可增收好幾千元,種竹蓀、反季節香菇和黑木耳的有40多戶,戶均增收都在好幾萬元。加上“高山蔬菜專業合作社”105戶村民,230多畝茭白、紅芽芋和辣椒、茄子,戶均增收也在上萬元,蔬菜去年暢銷于江西南昌、上饒、貴溪及本市邵武、圣農,今年蔬菜才種下,訂單已訂滿。秋竹新村組的雷大爺說,他家90畝竹山,去年賣竹賣筍少了近萬元,但種黑木耳、采茶葉和為合作社種菜卻收了3萬多元。全家總收入沒減,反而還增了兩萬多元。像雷大爺那樣的家庭收入,在太銀多得是。
采訪感言:明智者勝
一條灰白水泥路,飄帶般蜿蜒于數萬畝竹海間,將6個美麗畬寨連接于村部小樓周圍。這是太銀的生態美。
雄踞閩贛要塞的“火燒關”和200多戶“白天闔家同吃一桌飯,晚上全家同宿一幢房”的相親相愛。這是太銀的人文美。
但這一切都起因于這里人不出村就有事做、有錢賺,歸功于村里主心骨的認知鄉土、再造鄉土和面向市場調整供給結構的責任和擔當。
供給過剩,一般都有隱性期、顯現期和爆發期等3個階段。隱性期改革者為明,顯現期改革者為智,爆發期改革者為無奈。
太銀村能在“竹經濟”最旺時預見“過剩”的隱性而調整,在供給不暢時雙手發力重構有效供給而造富一方,堪稱“明智者”。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少數民族 毛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