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他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這些重要論述充分彰顯了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和執政為民的責任擔當,為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提供了價值遵循。
以人民為中心詮釋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和價值取向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決定了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 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96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關鍵就在于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可以說,以人民為中心深刻詮釋了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和價值取向。
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內在要求。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決定力量。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堅持黨的領導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具有內在一致性。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5年。這5年之所以能夠解難題辦大事,關鍵是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愿望,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可見,強調黨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內在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特征和動力所在。
堅持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的本質體現。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決定了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正是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決定了我們黨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任何時候都必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目標。習近平同志指出:“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我們黨得到人民擁護和愛戴的根本原因”。這深刻闡明了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永葆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的關鍵所在。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生動展現。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只有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才能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習近平同志告誡全黨,“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一旦脫離群眾,就會失去生命力。”這表明堅持群眾觀點和踐行群眾路線,就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自覺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評判和監督,真正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把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以人民為中心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習近平同志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基于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作出的重大判斷。黨和國家事業之所以能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進入新時代,關鍵就在于我們黨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治國理政的價值引領,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以人民為中心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度,基于治國理政新實踐提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這兩大布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對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進行整體謀劃和系統構建,著眼于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既聚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又著力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的權益,在整體推進、重點突破中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以人民為中心貫徹新發展理念。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黨基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價值取向,遵循尊重人民、依靠人民、為了人民的原則,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注重協同性和聯動性,統籌解決發展的動力問題、發展的平衡問題、人與自然和諧問題、發展的內外聯動問題、社會公平正義問題,積極回應人民群眾訴求、滿足人民群眾需求,以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創造精神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努力開拓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之路,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以人民為中心把握三大規律。習近平同志強調,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等的結合上進行思考,從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方位上來思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出發進行思考。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考,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刻把握人民群眾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著眼于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堅持真理性與價值性相統一,加快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切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以人民為中心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改革開放。這不僅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局面,而且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一方面,我們黨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積極吸收借鑒世界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博采眾長、為我所用,積極為民謀福祉;另一方面,我們黨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基于中國智慧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不斷增強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讓中華民族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把以人民為中心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
習近平同志指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要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以人民為中心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好增進人民福祉,更好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在治國理政理念上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同志強調:全黨必須牢記,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這就要求我們在治國理政理念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更加突出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把人民群眾作為改革、發展、創新的主體;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切實解決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
在治國理政舉措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僅要體現在治國理政理念上,而且要轉化為施政的具體舉措。這就要求我們在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基礎上推出更多民生工程、實施更多惠民舉措,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
在治國理政評價上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黨的執政水平和執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說了算,必須而且只能由人民來評判。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要傾聽群眾聲音、反映群眾訴求、接受群眾監督,讓人民評價黨和政府的工作,讓人民群眾獲得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進一步贏得人民群眾的認可和支持,從而匯聚起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磅礴偉力。
(作者為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天津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人民 堅持 發展 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