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新聞人永遠在路上

2017年10月13日 08:58 | 作者:馮雪松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對于新聞人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

永遠在路上,永遠在新聞發生的第一現場,一定是最重要的品質之一。

“尋找方大曾”是我職業生涯中,迄今為止最長的一個選題,18年來,經過不斷的深入采訪、實地調查和積極推廣,失蹤了80年的“七七事變”現場報道第一人方大曾,終于進入了當代人的視野,被公眾所知曉。作為一名媒體人,這個追尋是一次家國情懷的洗禮、一次追問初心的自省。

timg (3)

上世紀30年代中期,以小方為筆名的方大曾活躍于中國新聞界與攝影界,他是中外新聞學社的重要成員,與范長江、徐盈等人同負盛名。關注民生和時局,他以筆和相機為武器,投身愛國救亡運動。“盧溝橋事變”爆發后,他第一時間趕赴前線,拍攝并發表了大量來自戰地的珍貴照片,鼓舞了士氣和斗志。1937年9月18日,方大曾從河北蠡縣發出《平漢線北段的變化》一文后,杳無音信。

1999年,一個偶然機緣使我知道了方大曾,此后即展開了漫長的尋找之旅。先期采訪,我一個人或火車或汽車或步行,行程數千公里,從保定、石家莊、太原、大同到蠡縣,去史志辦、博物館、報社查詢資料、了解情況。

作為紀錄片工作者,我在長時間尋找中,力求通過史料發掘和實地尋訪,努力去還原一個真實的、熱愛和平與自由的生命。這個年輕人用生活做背景,用生命做膠片,為我們真實記錄了當年國難當頭的中國大地。如果說,最初的尋找完全是出于對人物的興趣和探求未知的欲望,隨著了解的深入,這不知不覺變成了對于一種高尚精神的認同和追隨。

后來,我終于拍攝完成了一部紀錄片,努力還原小方生命的形象,同時讓觀眾知道,是什么樣的環境在影響著他,他為什么會做出那樣的選擇。

一個新聞人,如果脫離了民眾和家國、不用雙腳去丈量,不用內心去感知,再炫動的畫面也是虛空的,再華美的辭藻也是無力的。方大曾的雙腳始終踩在大地上,無愧為時代變遷的記錄者、民眾命運的關注者。尋找方大曾的過程,是作為一名新聞人的我,職業理想不斷升華的過程。讓我越發深刻地體會到,真正的記錄者是嚴謹和真實,不是炫技和討好,用實心、動實情、寫實跡,才能見實效。

我相信,在媒體融合的今天,這些道理仍然適用,并且更加重要。書寫和記錄歷史,現代技術手段只能是輔助,只有潛心求證、努力追問,借助現代手段進行立體表達,才能更好地與時代同頻共振,提升傳播力、公信力。

這方面,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也正一直在中華大地上尋找選題、挖掘故事,著力打造符合國家戰略和國際地位的大型紀錄系列短片《中國微名片》,積極籌拍重讀文化經典和講述中國故事的紀錄片創作,推動《超級工程》(第二季)、《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等接地氣、有溫度的現象級節目的后續拍攝……以期通過精益求精的拍攝、制作,講好改革、發展的中國故事,樹立更加昂揚的文化自信。

(作者為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副總監、高級編輯)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新聞 聞人 永遠 路上 方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