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教育,不止眼前的書本和作業
杭州有個學校的一年級,9月份竟然一整月沒上“正課”,昨天才開始上語文的“天地人”。那么,他們一個月都在干什么呢?他們都在玩!軍訓站軍姿,低碳科技館看球幕電影,孔廟入泮禮,讀《三字經》,聽《弟子規》故事,唱《上學歌》《上課歌》,還種了一盆大蘿卜……孩子們玩得high翻天了。(10月10日 《錢江晚報》)
首月教學如此拉開序幕,這在不少人看來頗為“浪費光陰、不務正業、誤人子弟”,不過從正式開課的結果來看,不止老師們有一種漸入佳境之感,就連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格外的高。
教育若僅僅停留在“術”的層面上,久而久之,便會陷進一種小市民式的庸常與迷茫之中。教育的歸宿在于心靈深處,為師者應當引導學生往深處走,從而獲得更深、更廣的生命體驗,這便需要老師們科學認識教育的價值以及其充滿美感與快樂的本真。知名教育專家李鎮西認為,教學是一門藝術,應該讓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思維的王國,不知不覺地燃起思考的火焰,不知不覺地展開思想的碰撞。
教育者的意志不等于學生的意志,這就要求老師們的教育設計,不能僅僅依據自身的意志,而應當更多地去研究學生們的意志。如傳統教學中,老師們往往會要求學生通過認真聽、講、記的辦法上完每一節課,這便是典型的“以我為主”意志體現。面對學生,與其采用事倍功半的“灌輸式”教學,不如通過活動的形式開展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和興趣中主動學習。
當下不少地方開展起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式教學,更有不少興趣班采用了體驗式學習的方式,如讓學生親手制作陶器、全程參與造紙、體驗笄禮冠禮等,讓學生們在活動中掌握知識,在興趣中主動學習,不僅提高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也讓他們真正做到了“學而思,思而學”。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對學生而言,唯有讓他們更多的親眼所見、親身體驗、切身感受,方能在大腦里形成真正屬于自己的知識、分析和見解。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教育不止眼前的書本和作業,還有體驗與思考。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教育 學生 體驗 眼前 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