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我在故宮修文物》背后兩岸合作故事
在大陸掀起一波故宮熱潮的電影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10月6日起,在臺北、桃園、臺中等地公映。
《我在故宮修文物》歷經5年前期籌備、4個月紀實拍攝,走進北京紫禁城、揭秘頂級文物的修復技術。影片紀錄青銅器、鐘表、陶瓷、木器、漆器、刺繡等宮廷珍寶修復過程及技藝傳承,展現了文物背后修復師“擇一事,終一生”的匠人生活和師徒情誼;一經播出,在大陸引起熱烈反響。
創作團隊中有來自臺灣的幕后功臣。如資深剪輯師、多次入圍金馬獎最佳剪輯的廖慶松任本片剪輯指導,知名音樂人姚謙擔任音樂指導并為主題曲“當我在這里”填詞,知名盲人鋼琴家黃裕翔是主題曲鋼琴演奏者。
導演蕭寒講述,進入創作前,楊德昌、侯孝賢等知名導演的作品,都給他很多影響。而這次故宮紀錄片,他也不想以非常厚重的形式表現,所以找廖慶松合作。“因為我對自己電影想做出的氣質和方向,跟臺灣合作者身上的氣質非常貼合。”
“這次跟廖老師合作,還有特別大的驚喜。”蕭寒舉例子,如影片收尾,他原設想以30秒長時間的黑場時間結束。廖慶松剪輯后呈現的卻是故宮里人都走了,只剩下小麻雀在吃貓糧,后來小麻雀也飛走了,留下了地上爬過的一群小螞蟻……
同樣一種意猶未盡,廖慶松的表達方式更加柔軟。蕭寒說:“事實證明,我們的合作非常對。”
“我在這群文物修復師身上,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工匠。幾十年如一日,他們在磨煉的過程中學會放下自我,只是專心做好眼前的事。”廖慶松說,就像我剪片,剪到最后其實是片子在考驗我能完美到什么程度,磨煉得愈精深,愈能把片子看清楚。而這就是所謂的“工匠精神”。(鐘鑫林)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合作 背后 兩岸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