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夫妻住百年山洞不愿搬家:這里冬暖夏涼 要住一輩子
原標題:夫妻住在祖傳的百年山洞 冬暖夏涼不愿搬家
川主洞外觀
洞內景觀
洞內階梯可直達崖頂
羅在蓮
在永川寶峰鎮五家坡村,有這樣一個地方,陡峭的巖壁下,一棟房屋以山為墻,以巖為頂,以洞為房,屹立在山上。
房前池塘可釣魚,附近農田可耕種,做到了真正的“依山傍水”。
更讓人驚訝的是,現今洞里還有人居住,由于殷姓族人長期居住于此,這個山洞又被當地村民們稱為:殷家巖洞。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來到殷家巖洞,該洞長約100米,通道高8米左右,外墻分為三層,最下層用條石壘砌,上半部分用泥土砌成,外墻依洞口而建,將洞口封得嚴嚴實實,上面除了十多個磚塊大小的方孔和大大小小的圓孔,只留一扇拱形木門供人進出。
木門外的石壁上刻有“川主洞”,下書“聖源門”三字。
門內側墻上刻有“民國口紀口兆口立”等字,由于年代久遠,字跡已模糊。
外面看著普普通通的房屋,進入里面才知別用洞天。
洞內桌椅板凳、鍋碗瓢盆一應俱全,山洞里還有一個小小的煙囪。雖說住在山洞,但洞內的各種設施與外界并無二般,電飯煲、冰箱、電視機樣樣皆全,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偌大的山洞被分割為上下兩層,一樓是住房,被分割成8個房間。
平日里,煮飯睡覺等生活起居,都在一樓。二樓是家禽養殖的地方,豬、羊等家畜都被圈養在二樓。
進門左側有一個小房間,房內有一個石梯,從石梯上去,可直達崖頂,崖頂上有一汪清泉。
房內的巖壁上,一股水流不斷從巖壁上滲出,洞主告知,這股水流是從山上滲下,終年不斷。
洞門外有一個很大的池塘,平日里若無事,附近村民也會過來釣釣魚,串串門。
洞旁是洞主耕種的農田,站在洞門口,村內風光一覽無余。
何所冬暖,何所夏涼
“我們這個洞住起挺舒服的,冬暖夏 ?!绷_在蓮笑道。
54歲的羅在蓮在洞里已住了三十年。
“我是1983年嫁過來的,當時洞里有4戶人家,8間房。”羅在蓮回憶,當時洞里沒有水泥墻,房間全用竹篾隔開。
隨著時間流逝,漸漸住在里面的村民慢慢搬走,現在只剩下羅在蓮和丈夫殷賢貴兩人居住于此。
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十天半個月才回來一次,所以洞里常常是羅在蓮一人住。
由于洞在山上,買東西不方便,羅在蓮隔三岔五便下山購物。每逢趕集,她就背上一個大背簍,去鎮上購買生活用品。
“現在好了,路修起來了,既可以開車又可以走路,”她笑道,“路也比以前好走,修成了石板路,去鎮上二十分鐘就到了?!?/p>
不久前,羅在蓮的丈夫殷賢貴用水管將崖頂泉水引流到屋內,漸漸地,便不用去挑水了。
而談起當初是何人建立這個山洞,為什么要建立這個山洞,她表示自己并不清楚。
“聽我老公說,這個山洞是很早以前就修建起來的,他的爺爺就是在上山洞里長大的。”她說,末了又加上一句,“好像有一百多年了吧。”
而比較了解這段歷史的老人,大多已經去世,余下的要么已經搬去了鎮上,要么已經去世。
他的丈夫也是兒時聽自己的爺爺對他講過,這個山洞建于民國時期,由殷賢貴的太祖建立。
當年這一帶土匪猖獗,為了躲避土匪,他的太祖便舉家遷移到這里。
而洞門外墻上的那些方形孔和圓形小孔,便是當年打土匪時留下來的射擊孔和炮臺。
這一住,就住了一百多年,殷家五代人都曾居住于此,如今只余殷賢貴一家。
談起未來的打算,羅在蓮笑笑:“我在這個山洞里住了這么久,都有感情了,沒想過搬出去?!?/p>
前不久,有人和她討論,問她要不要搬去村子里住,她答道:“這個洞冬暖夏涼,又可釣魚又可種地,我不打算搬出去了,就和他在洞里住一輩子算了?!?/p>
位置險峻,易守難攻
“這個山洞是我的曾祖父和我的叔曾祖父,兩兄弟一起建的?!币蠹易迦艘蟾咂嬲f道。
殷高奇今年已經72歲,雖然沒有在川主洞里住過,但對于川主洞的建立,他還曾聽自己的父輩對自己講過,由此還有一些記憶。
當年,土匪猖獗,他的曾祖父為了躲避土匪,在山里尋找可棲身之地,這一找,便發現了這個山洞。
發現山洞后,兩兄弟出資修建,兩家人各分一半,帶著家人在這里住了下來。
平日,山洞里住的都是兄弟兩家人,土匪來襲時,村民們就跑到洞里避難,住上一兩周,等到土匪離開才出來。
期間,多次土匪曾來襲,都被打了下去。
“這地方易守難攻?!币蟾咂婊貞?,“當年土匪一連來了好幾次都未能成功,被打退下來,最多的時候,山洞里住過一百多人?!?/p>
回憶起這段歷史,殷高奇嘆氣:“現在知道這段歷史的老人已經不多,真正了解的,可能只有兩三個老人了。”
記者手記
隨著時間流逝,人們漸漸從山洞中離去,這段歷史記憶卻隨著人們的離開而一點點消逝。
多年后,殷家貴夫婦也將離開“川主洞”,在這漫漫時光長河中,唯有“川主洞”佇立在寶峰山間,無聲訴說著殷氏家族五代人的曾經。
編輯:曾珂
關鍵詞:夫妻住百年山洞 這里冬暖夏涼 要住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