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軍報評《敦刻爾克》:加強民船動員已刻不容緩
從《敦刻爾克》看民船動員
李路
●越是海軍強國,越是重視民船動員。
日前,戰爭大片《敦刻爾克》登陸各大影院,引發熱議。影片中,一艘名為“月光石”號的民用小船,風頭蓋過參戰的眾多軍艦,成為整個影片的焦點。影片中此船在接到英國政府動員令后,冒著槍林彈雨火速奔赴敦刻爾克,成功救回數十名落難官兵。
影片情節盡管有演繹成分,但卻有史可尋:當年盟軍用于敦刻爾克撤退的861艘艦船中,一大半是經過緊急動員的民船。它們的參與,使得原本只打算撤出3萬部隊的“發動機計劃”,最終奇跡般地撤出33.8萬官兵,為日后盟軍的戰略反攻儲備了大批有生力量。對此,英國首相丘吉爾由衷感慨:“勝利不是靠撤退而贏得,但是,這次撤退中孕育著勝利?!蹦撤N意義上說,敦刻爾克撤退的勝利,是民船動員的成功。
動員民船應戰應急,是世界各國通行的做法,越是海軍強國,越是重視民船動員。英國民船隊堪稱其“第二海軍”,1982年馬島戰爭中,若不是動員民船參與運輸,英國恐難順利完成龐大的作戰補給任務;美國民船隊也素有“第四軍種”之稱,1991年海灣戰爭中,正是民船的及時動員參與,使得美軍戰略海運能力短時間內提高了近3倍。
我國海上力量建設雖然起步較晚,但在建國初期就已有大規模實施民船動員的成功先例:在解放海南島戰役中,征用了2100多艘民船,先后輸送15萬參戰人員和大批作戰物資,確保了登陸作戰的最終勝利。
當今世界,矛盾沖突多發易發,安全威脅日趨多樣。在此背景下,民船動員的空間更為廣闊,作用更加明顯。如一些強度較低、地域隨機的維權任務,使用民船作為第一波次力量,既能確保快速抵達,又便于把握尺度,能夠達成較好的維權效果。
從去年起,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海外投資國。在海上貿易日繁、海外公民日增的大背景下,加強民船動員,已經刻不容緩。在這方面,民船動員的潛力巨大。2013年,我國進行利比亞撤僑行動時,租用了數艘外國民船,而隨著民船動員能力的不斷提升,未來我國民船必將成為類似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軍民融合戰略深度推進的當前形勢下,如何優化作戰指揮機制和指揮鏈條,實現作戰指揮與社會力量動員的無縫對接;如何完善軍民融合相關法規政策,確保軍民融合高效實施等一系列問題,變得現實而又緊迫。在信息化戰爭實戰經驗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強化組織實施信息化條件下的民船動員行動,可以作為一個重要抓手和試點平臺,其間積累的實踐經驗與教訓,對軍隊改革和軍民融合的持續推進,必然會有參考價值。
編輯:曾珂
關鍵詞:軍報評《敦刻爾克》加強民船動員已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