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打造與城市定位相匹配的文化強市
深圳市委六屆七次全會提出,要以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和對廣東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為統領,推動深圳在新的起點上勇當尖兵、再創新局,率先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先行區,努力走出一條體現時代特征、中國特色、深圳特點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勇當尖兵、再創新局,必須在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上毫不動搖,牢固樹立“四個自信”,把思想上的自信轉化為實踐上的自覺和發展上的自強,實現城市發展層次的整體提升,打造充分彰顯“四個自信”的先行區,成為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巨大優越性的最佳例證。而文化自信,是“四個自信”中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要深入實施“文化創新發展2020”,不斷增強文化吸引力和競爭力,全面展示城市人文魅力,打造與城市定位相匹配的文化強市,建設充分彰顯“文化自信”的先行區。
充分彰顯城市精神特質
一是充分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圳地處改革開放和意識形態斗爭的“兩個前沿”,各種思潮交流碰撞、思想觀念多元復雜,需要以更大力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落實,使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全社會共同認同的“最大公約數”。
二是充分彰顯特區精神。改革開放近40年來,深圳不僅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物質財富,也留下了“敢為天下先”、“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等寶貴的精神財富,形成了“開放、創新、多元、關愛”的城市精神氣質。需要我們加以總結、提煉和升華,并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形成全市上下的共同追求,構建城市長遠發展的內生動能。
三是充分彰顯城市文明水平。市民的文明素養是城市文明的支撐與基石,是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以培育適應城市要求的文明市民為目標,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抓手,全面提升市民的思想、道德、法治、科學、文化、健康等素養,深入推進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環境整治與社會誠信建設,培育引領時代潮流、彰顯國際化城市風范、崇德向善和諧的社會風尚,率先打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文明城市。
大大提升城市國際形象
一是國際化的文體活動。以國際先進城市為標桿,推出首份城市“文化菜單”,收錄國際化、標志性的品牌文化活動28項,如“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國際科技影視周、讀書月、創意十二月、ATP國際男子網球公開賽、WTA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等,涵蓋文化藝術、創意設計、科技創新、體育休閑等各種類別,形成“月月有主題,全年都精彩”的文化生活新局面,塑造國際化城市形象。
二是一流的傳播媒介。世界一流城市無一不是信息資源的高地和文化傳播的重鎮,如同從當年深圳特區報“一紙風行”,到“獨家的、特好看”的“讀特”,再到“深新傳媒”掛牌新三板,這是深圳媒體發展的一個縮影。在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需要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打造“讀特”、“讀創”、“深圳Zaker”、“壹深圳”、“全民閱讀”等拳頭產品,建設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的一流文化傳媒集團。
三是國際化的文化平臺。特區建立以來,我們先后有引以自豪的“深圳速度”、“深圳效益”、“深圳質量”,當前在“設計之都”的基礎上提出“深圳設計”,打造“創新之都”和“時尚之都”。這既是響應全國首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的要求,更是與特區肇始就是被“設計”的先天基因相契合,也是與從制造到創造再到創意的城市發展階段相適應,是城市品牌的整體包裝和城市形象的精心再造。此外,文博會一直承擔著加快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任,連同深圳文交所、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等國家級平臺,需要進一步提升質量和豐富內涵,集聚盤活文化要素資源,增強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水平。
城市的精神產品豐富多彩
一是與時俱進的理論產品。深圳是改革開放的前沿,也是理論創新的“富礦”,發展先行、問題先遇、經驗先出。以“名家計劃”、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等為牽引,用“天下之才”彌補學術短板,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注重時代性、前瞻性和實踐性,抓住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的主題,加強對粵港澳大灣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驅動發展、基層治理現代化等問題的研究,“立時代之潮頭、發思想之先聲”,在理論引領中有更大擔當。
二是“深圳制造”的文藝作品。文藝精品是城市文化的重要標識,《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走向復興》等作品,以及今年入選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的3件作品,都很好地體現了時代風貌。結合重大時間節點,感知時代、呼應時代,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潛心創作,大力培育文藝新業態,實現題材內容、創意構思和表現手法的創新,推出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特區發展和風范的精品力作。
三是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作為“最互聯網城市”,深圳有理由更有能力豐富網絡產品供給,建設清朗的網絡空間,使互聯網成為市民文化生活的新平臺。深入實施網絡內容建設工程,創作適合新興媒體傳播的精品佳作,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精品的網絡傳播,大力發展健康向上、引領時代的網絡文化,占領網絡信息傳播制高點,推進網絡社會共建共享。
城市的文化基礎更加夯實
一是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直接體現著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需要以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導向,全面提升標準化、均等化、社會化、數字化、法治化和國際化,打造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改革,建設一批代表國際化城市形象的文化地標,縮小原特區內外公共文化服務差距,大力建設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將文化志愿服務融入社區治理,推進公共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加快形成“十分鐘文化服務圈”。
二是發達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在最新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騰訊首次上榜,這不僅是全球6家互聯網公司之一,也是國內屈指可數的文化企業之一。在文化產業創新上做足文章,變數量型粗放式增長模式為質量型內涵式發展模式,強化“文化+”、“互聯網+”兩大支撐,運用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最新科技成果,不斷催生新型文化業態,做優做強做大一批文化企業和文化品牌,積極打造文化產業總部經濟,使深圳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產業集聚高地,不斷提升城市的發展質量和品位。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文化 城市 打造 創新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