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參考 參考
個人征信應取之有度、用之有節
在北京工作的90后劉莉習慣在網上租房、租車,她常常能享受免押金的“福利”,因為她在各個平臺的信用分數都很高。
如今,人們憑借較好的信用記錄,可以為自己爭取到不少福利,可以免押金騎行、免押金借還、免押金租賃,辦事時可以少交一些證明材料……
信用應用場景越來越多元,我國信用社會建設的腳步正在加快。然而,一些人在享受信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不禁發問:誰能使用人們的信用信息?誰來評價人們的信用?怎么保護個人信息?近日,《工人日報》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一些企業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打開支付寶App,進入芝麻信用界面,用戶憑借平臺評估的信用分,除了可以免押金享受信用騎行,還在租車、租房、物品借還等方面有押金減免等“福利”。此外,信用分還可以用于婚戀交友網站的個人認證,開展“信用社交”。
芝麻信用是央行此前規定的8家個人征信試點機構之一。《工人日報》記者發現,與芝麻信用類似,多數試點個人征信機構,除了將個人信用信息用于信貸、融資等金融活動外,也更多地接入多元的經濟社會場景。有一半以上的機構將信用信息作為出行、求職、社交等活動的評估參考。
對此,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綜合交通規劃院院長張國華表示,當前“征信”概念已經在外延、內涵和使用場景、應用規模等諸多方面產生巨大變化,互聯網時代需要重新定義“征信”,看待信用的價值和建設路徑需要面向金融服務領域之外更廣闊的領域。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商業機構將信用機構的信用信息應用于各種場景時,需界定清楚信用信息的使用主體。
開鑫金服總經理周治翰表示,一些企業本身既有基礎數據,又有借貸業務,再出個人征信報告,就會存在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問題,在程序上難以保證公平。
財政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后盤和林則直言,有關機構要堅持公平、獨立的原則,應當避免利用信用數據為股東、關聯機構謀取非對等的市場利益,防止征信企業利用壟斷地位謀取企業利益,并對他人權利、公共利益造成侵犯。
“不知道自己的信用分是怎么算的”
當下,不少信用機構對個人信用進行評分。習慣信用支付的劉莉發現,雖然每月都能收到信用分數報告,但“不知道自己的信用分是怎么算的”。
公開資料顯示,8家試點中的個人征信機構采取的信用評估維度中,基本都包括身份屬性、履約能力、信用記錄、行為特質、社交影響等幾個方面。有人對此表示了疑問,因為這似乎已經超出了央行征信報告所需要的數據范圍。
對此,有專家認為,大數據時代,信用機構從非傳統的信用變量上挖掘數據、形成標準是很正常的。在保證信息安全和市場公平的原則下,交由市場確認能更好地適用于商業競爭規則,不宜千篇一律。
而對于信用的使用,現在最常見的是:很多場景規定,只有信用分數達到一定數值之后,才能享受到某種“福利”。比如,某共享單車曾規定,芝麻信用分達到650分以上,才能在上海、杭州、廣州三地享受免押金騎行的服務。
據悉,相關分數標準是由提供場景服務的第三方企業綜合參考用戶的信用情況來設定的。而各個企業提供的服務不同,并沒有統一的設定標準。
有人因此擔心征信機構的分數“會把人分出三六九等”。對此,盤和林指出,為避免因信用分造成的非公平現象,需要政府的公共服務及時補位、激勵市場競爭、鼓勵市民重視信用記錄等措施來完善,盡量將“非公平”降到最低程度。“市場難以做到‘絕對公平’,監管者需要以支持創新、監管包容、守好底線的思維來看待。”
“很難保證數據百分百安全”
除了信用分數的計算方法,更多用戶關注的是信息安全問題。“只要上網購物,就難免自己的信息被利用。不論大公司小公司,都很難保證數據百分百安全。”劉莉表達了自己的隱憂。
有分析認為,在利用個體消費者的大數據進行信用評估時,很多數據會涉及個人隱私,如社交數據、電商交易記錄、通話記錄等,這給個人信息保護帶來巨大挑戰。
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正式生效,作為國內第一部系統性提出網絡空間治理的法律法規,特別加強和明確了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要求。
記者了解到,目前,征信機構首先會在硬件技術上采取措施確保信息安全。91征信媒體運營官張晴透露,91征信在數據采集過程中采取分布式處理,建立標準化接口,直接把用戶數據庫串聯起來,不再交由中央數據庫存儲查詢,從而避免用戶數據泄露。
芝麻信用方面相關人員則表示,除了技術手段,他們也在流程和制度規范上采取必要的措施。例如,得到用戶授權之后,數據的采集必須只在合法、相關、必要的條件下進行。
有專家指出,部分機構在數據采集上比較“激進”,應注意所有的信息收集、使用要在用戶授權基礎上,要堅持“一事一議”,而不是一次授權就無限使用。
據悉,芝麻信用、騰訊征信、開鑫金服等機構近日倡議共同發起成立一家個人征信機構,將征信信息納入統一管理。業內人士認為,此舉將有利于對用戶個人信息的保護。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信用 征信 機構 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