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品牌·人物品牌·人物
醫學要嚴謹 也要創新
———訪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林健
(一)
林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國內泌尿外科領域知名專家,據說,他每次出門診都要穿戴整齊,每次手術都以飽滿的精神出席,他認為“這是對患者的尊重,也是對醫生這份神圣職責的敬重”。
林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
據了解,林健的認真和嚴謹與他早期在日本岡山大學的學習經歷有關。2005年他在日本岡山大學修學3個月,期間他不僅學到了具體的手術方式和方法,更學到了“不斷學習”的精神。他說,日本的手術量不多,醫生們每次手術后,都會聚在辦公室,反復觀看手術視頻,琢磨思考,認真總結經驗,增進學習質量。這也是林健多年來不斷學習的原因。
“手術量不在多,重要的是把每一臺手術都處理好,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好醫生。”林健認真的工作作風,使他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每到手術前一天,他就會對病人的情況做全面細致的評估,將可能發生的問題羅列出來,設計好應對方法,如果還沒有有效的處理方式,就暫停手術。
曾經有一位患者,準備第二天手術,當天下午,他一一核對患者的病例和檢查報告,反復斟酌后發現,所有的資料都沒有任何問題,可他總覺得不對勁,又說不出是哪里有問題。較真的林健,又再一次核對患者信息,并向他的家屬仔細詢問是否吃過阿司匹林類抗凝藥?得到的答案是沒有,不放心的林健又要求患者將所用藥物拿出來查看,結果這位患者被查出使用了拜阿司匹林(一種抗凝藥)。
據林健說,術前服用阿司匹林等抗炎藥物,會影響患者的凝血時間,在這種情況下手術極有可能出現血凝不住,引發生命危險。手術暫時被擱置。
“看似憑著一種感覺杜絕了一次事故,殊不知,這種感覺是幾十年來認真學醫、用心行醫所得。作為一名醫生,應時刻將患者放在心上,時刻不忘醫生的使命,在學術的道路上永遠追趕。”林健說,當年讀書時,一直向往治病救人的醫生職業,高考時如愿被北京醫科大學錄取,畢業后留院工作至今,他笑言自己不算優秀,所以無論是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一直在追趕,“世上有走不完的路,每一步都有價值。”
(二)
據了解,林健是國內最早研究男性尿道修復重建的專家之一,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他一直推動著國內尿道重建領域研究的學術進展。他認為科研就是為臨床服務的,這體現在尿道狹窄修復課題中。尿道狹窄一直是泌尿外科的難治疾病,由于缺損部位自體尿路上皮自主爬行修復困難,臨床療效一直欠佳,林健最初使用患者自身的口腔黏膜上皮替代尿路上皮進行修復,取得了一定效果,后來科研方向轉到組織工程學,從設計、實驗到動物體實踐再到人體應用,這個過程雖然漫長而復雜,但臨床應用效果良好。
記者獲悉,由林健領導的尿道組織修復課題多次獲得國家級基金和北京市基金的支持,他在泌尿科關于手術方式、手術材料方面的探索可謂首屈一指,對復雜病癥尿道狹窄的修復成果顯著。
林健經常鼓勵自己的學生大膽創新,他說“我們的醫學不能總是跟在歐美國家的后面轉,要有所提升和創新。”他認為,想要當一名好醫生,除了治病救人,還要永不停歇地學習和探索。2015年,作為訪問學者,他在美國南加州泌尿外科研究所參觀學習了3個月,這次學習使他更深刻地體會到了世界泌尿外科強國的發展水平,也更加堅定了他持續學習不斷創新的信念。他說“我們生活在中國的首都北京,工作于中國頂尖的醫院和科室,不斷學習是我們的責任,不斷創新是我們義務。”
“醫學是嚴謹的,但醫學也應該活學活用。”林健向記者講述了一個案例。據他介紹,有位70歲的老婦人,尿道與膀胱里長了良性腫物,已先后做了5次手術,膀胱攣縮導致患者頻繁上廁所,以至于無法休息,備受折磨。林健經過檢查并和患者溝通后,大膽采用了將膀胱整個切除的治療方法。術后一個月患者來復診,一見面就握住林健的手,感謝他讓自己過上了正常的生活。
林健說,這種非常規的手術治療方法,不只是靈活創新,更是一種思維觀念的改變。所以他也常常這樣教導他的學生:“在診斷的時候,不能只考慮疾病本身的屬性,還要考慮到患者的心理以及患者的生活狀態,不要盲從于書本知識,要想著真正為患者解決痛苦。”
記者在住院處看到,林健名下的住院單有厚厚的一大摞,都是等待住院手術的病人。56歲的患者武景章(化名)說:“林大夫醫術高超,醫德高尚,全心全意為病人著想,我絕對信任他。”
林健對記者說“一個好醫生不只是治病救人,他對國家和社會都有一份責任!”而要想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于是,他發動自己周圍的醫生和朋友,聯合相關單位和企業遠赴山區義診,他說:“希望通過自己的點滴努力,讓更多的邊遠山區群眾享受到好的醫療和救治。”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林健 手術 患者 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