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專題>12屆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十二屆全國政協第七十三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十二屆全國政協第七十三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把論文寫在創新的道路上

2017年09月08日 15:22 | 作者:白楊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2007年到2017年這10年間,我國材料科學領域的國際論文發表數量超過了美國,但我國在該領域的科研水平卻和論文發表數量排名有一定差距。”在9月7日舉行的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上,首先發言的程津培常委拋出了這么一個例子,引起與會者對我國科技評價體系中的“唯論文是瞻”現象的討論。

為什么我國科研人員如此熱衷于發表論文?鄭蘭蓀常委給出了答案,當前SCI論文及其影響指數已經成為我國科研的指揮棒,在評價單位、個人的研究水平時,往往重點關注發表論文的SCI影響指數及其數量,許多單位對發表SCI論文有相應的獎勵政策。而SCI評價體系的主要出口在“人才”評選上,各種“人才工程”反過來又放大了SCI評價體系的弊端。只有戴上了“人才”這頂“帽子”,科研人員的待遇才能有突飛猛進的增長。

這種論文主導的評價體系又給我國科研界帶來了什么?科研人員普遍將發表論文作為科研的唯一目標,心態浮躁,無法潛心專注原創性強、研究周期長的研究方向。同時,大部分高校教師不愿意從事應用研究,工科院校和學科也出現“理科化”傾向。

參加了三峽工程、黃河治理、南水北調工程設計和研究工作的王光謙常委說起清華大學,他是又自豪又“焦慮”:“50年前清華大學人才培養的口號是‘工程師的搖籃’,可是現在一些工科人才,演變為只會寫論文,不會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超級寫手’。”

破除SCI論文的數量崇拜“魔咒”,他認為應該從學術評價入手:對科研成果主要評價知識創新點、解決了什么理論方法、推動科技進步的作用以及解決了什么生產實際問題,而不是看熱點或者引用數;在評估中只提供5篇以內的論文代表作即可,而不是提交幾十上百篇論文。

“要實行分類評價,并研究和推行適合應用研究的評價方法。”鄭蘭蓀建議。王光謙補充道,論文和產品研發要并重,論文類,用知識創新體系評價;產品研發類,重在評價技術進步程度和應用效果。

鄭蘭蓀表示,要有效遏止、扭轉學術界的不良風氣,摒除“中國式關系”的影響,發揮同行評議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減少論文評價體系的負面作用。

“希望廣大科研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寫在創新的道路上”,王光謙說。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論文 評價 創新 發表 體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