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晁星:把握新風口才能領跑科技創新
彈琴、繪畫、寫書法,競速、格斗、搞偵查……北京亦莊日前上演了為期五天的“機器人總動員”,大批家長帶著孩子前去參觀。數據顯示,此次世界機器人大會,共吸引24萬觀眾到場體驗,在線觀看直播人數突破680萬人次,相關企業還簽署了近80億元的合同。
毫無疑問,科技創新是時下的熱門詞匯,機器人大會的火爆,正是這一現象的集中縮影。一段時間以來,《我是未來》《機智過人》等科技秀節目持續熱播,激發了人們圍觀未來的興趣。許多前沿科技紛紛卸下“高冷范”,以更親民的姿態、更快的速度進入大眾視野。人機大戰、刷臉支付、無人超市、無人駕駛等相繼成為朋友圈津津樂道的話題,似乎每有創新產品出現,大家都會自然而然地迅速將其對接未來生活,尋找蘊藏其中的發展風口。可以說,在國民科技素養普遍提升的今天,“科技改變生活”不僅是耳畔的宣傳,更是身邊的現實。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技術革新一日千里,究竟什么才是未來的風口?可能是大數據、云計算,可能是人工智能,VR技術,亦可能這些都不是。但一個普遍性的共識已經形成,那就是必須保持充分的預見力,才能將未來把握在自己手中。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人類生活方式正進入一個大變革時期,面對尚不清晰的趨勢、變幻莫測的潮流,我們只有及早籌備、打好基礎、抓住前沿,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創新競爭中立住腳跟。以人工智能為例,國家層面已出臺《規劃》,明確要求將其納入教育體系,在高校建設人工智能學科、學院,中小學也要開展編程教育;企業層面動作不斷,騰訊、京東等都在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百度無人車、搜狗機器人已成為明星產品。當這樣上上下下的動員密集起來,我們走向未來的底氣也將更足。
把握創新風口,要在傳統產業著力,也要從前沿地帶突破,要做好引進吸收再創新,也要全力做好原創新。中國作為后發國家,科技存量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但經過多年來的潛心探索,我們在許多行業已經實現了對西方發達國家的超越。在一些傳統領域,我們后發先至,如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動車組已經上路,中國標準領跑世界高鐵。在一些新風口,我們先發制人,如“墨子號”衛星已完成三大科學目標,走在全球量子科技最前沿;又如“中國天眼”,從預研到建成歷時22年,是目前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近日發布的《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16-2017》顯示,中國國家創新指數排名已提升至全球第十七位,成為唯一進入前20位的發展中國家。
當前,“互聯網+”明確了融合創新的路徑,“中國制造2025”標注了產業升級的方向,“人工智能三步走”描繪了未來社會的圖景,科技創新已經成為國家發展的大戰略。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北京理應擔當起排頭兵之責。此番世界機器人大會永久落戶北京,既是北京展示科技創新成果的新窗口,也勾勒出我們創新突破的新風口。拿出只爭朝夕的勁頭,乘時代浪潮揚帆出海,我們定能挺立于未來之巔。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風口 科技創新 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