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地鐵里的糟心事兒您遇到哪些?
地鐵里的那些糟心事兒
“低頭族”手機開公放、換乘時玩手機影響他人通行、一人占倆座、脫鞋光腳踩座椅、大聲接電話……日均客運量過千萬的地鐵每天在方便乘客出行的同時,也上演著各種“囧戲”。類似這樣的糟心尷尬事兒,您遇到過嗎?地鐵方面表示,依據《北京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試行)》,遇到類似不文明行為,可聯系地鐵工作人員,他們將對于市民集中反映的問題,進行勸阻或上報。交通專家呼吁市民文明出行,并建議將類似行為列入相關法律管理條例。
各方反應
乘客:對方影響自己會提醒
遇到類似行為,大家會如何做呢?北京晨報記者隨機采訪了車廂里的多位乘客。多數乘客都表示,遇到類似情況會選擇“忍氣吞聲”,在心里默默鄙視,或者通過眼神等暗示對方。但也有個別市民表示,如果對方不文明行為影響自己,會站出來提醒、say no。
此外,乘客們紛紛表示,針對類似這樣的不文明行為,最讓人無奈的不僅是行為本身,而是行為人本身并沒有意識到這樣的舉止會影響到別人、有什么不對。
地鐵:遇不文明行為會勸阻
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到,在2016年2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試行)》中的第八條及第十四條中對于乘客不文明乘車行為是有明確規定的。比如,衣冠不整等不文明行為者不得進站乘車。禁止吸煙、隨地吐痰、便溺。尤其明確,“禁止大聲喧嘩或者彈奏樂器、播放音樂等;不得踩踏車站和車廂內的座席。”現行的《北京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條例》中則沒有對此明確規定。
對于個別乘客手機開公放、腳踩座椅等不文明行為影響到大多數乘客時,地鐵工作人員表示,會依據乘客守則,對其進行提示、勸阻,讓乘客自覺終止不文明行為,文明乘車。乘客在乘車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隨時聯系站內工作人員或車廂內的乘務管理員,也可隨時通過微博、微信、熱線電話等將情況反映給相關交通行政管理部門。對于市民反映較為集中的問題,地鐵方面也會進行上報。
地鐵方面還表示,地鐵列車每一節車廂、座椅、扶手等每天都會進行消毒處理。地鐵官方微博微信也會經常對文明乘車進行宣傳,引導乘客自覺文明出行。
花式尷尬
手機全程開公放
“今天搭乘地鐵,本想好好補補覺,結果坐我旁邊的一個哥們兒用手機看電影,還開著公放,特別大聲兒!乒乒乓乓的,那叫一個熱鬧。”市民付先生向北京晨報記者吐槽道。
日前,北京晨報記多次在早晚高峰乘坐地鐵時觀察發現,看手機、打游戲、聽音樂、補覺等成為絕大多數乘客消耗路上時光的主要方式,而正如付先生所述,地鐵里的“公放族”越來越多,記者在體驗時就遇到多次。北京晨報記者乘坐地鐵10號線時,鄰座的一名年輕女乘客正用手機觀看一部熱播偶像劇,因其開著公放,劇中女主角嘰嘰喳喳的對白回蕩在安靜的車廂。記者留意到,附近不少乘客不斷將目光投向該名女乘客,但這名女乘客并未察覺到周圍人的“白眼”,也未意識到自己行為有何不妥。一集電視劇播完后,該女乘客又開始觀看綜藝節目,直至列車到站,其下車離開,車廂才恢復安靜。
北京晨報記者在微博、貼吧中也看到大量網友有關地鐵“公放族”的吐槽,并表示出對這種行為的煩感和無奈。“現在地鐵里打游戲的特別多,玩就玩吧,您就帶上耳機唄,還開著喇叭,超煩人!”一位網友表示。
低頭玩手機“堵路”
因手機引發的不文明行為其實遠不止開公放,在出站、換乘時一些乘客低頭玩手機引發交通堵塞,影響后面乘客通行的事兒也屢見不鮮,同樣讓很多乘客倍感無奈。
乘客李先生表示,每次早晚高峰在地鐵金臺路、國貿換乘時,總會遇到這樣一些人,邊走路邊低頭玩手機,影響后面的人正常通行。“本來人就多、就擠,他們還不看路,低頭玩手機,走得特別慢,影響后面著急趕路的人,也間接造成客流堆積,存在安全隱患。我一般都會說句‘勞駕,借過’,然后繞過玩手機的人,走到他前面去。真是干生氣。”李先生坦言。
北京晨報記者日前在早高峰時段的6號線與14號線金臺路地鐵換乘站觀察發現,每趟列車到站后,大批量的換乘乘客中都會有低頭玩手機不看路,影響后方乘客通行速度的情況。見此情況,地鐵換乘扶梯處的地鐵引導員會不斷提示乘客,“注意腳下安全”。有的乘客聽到提示后會放下手機專心乘坐電梯,有的乘客則好像完全處于“屏蔽”狀態,依舊專注玩手機。
大聲講話想不聽都難
“還有地鐵里,那種打電話、聊天特別大聲兒的,想不聽都不行。”一位乘客告訴記者,在地鐵乃至公交車上,還有這樣一種人——大聲打電話或聊天。“尤其地鐵里比較安靜的時候,對方講話的聲音會響徹整個車廂,讓人無法拒絕,想不聽都不行。我有在地鐵里看書的習慣,每次遇到大聲講話的人,思緒就會被擾亂。”該乘客稱,她曾在日本、倫敦乘坐地鐵,從未遇到過大聲講話的人。“即便接電話,大多數人也會帶上耳機,降低聲音,甚至要下車去接電話,為的就是盡量不影響到其他乘客。”
腳踩扶手讓人“崩潰”
實際上,除了地鐵“公放族”,還有一些乘客的行為也讓人十分無奈。比如,一人占倆座兒、用腳踹扶手,乃至脫掉鞋子,將光著的腳直接踩在座椅上等等。北京晨報記者在乘坐地鐵時,也親見過類似情形。非高峰時段的地鐵6號線車廂內,因為人較少,空座位較多,一名中年男乘客就將鞋脫掉,雙腿直接盤坐在地鐵座椅上。列車進站后,新上車的乘客見狀,紛紛選擇遠離該男乘客的空座坐下。
“一人占倆座兒,我還能忍,大不了就站著唄。但對于那種用腳踩座椅及欄桿的行為,我真是非常崩潰,是我有潔癖嗎?大家用手扶的地方,他們怎么好意思用腳踩呢?!”市民陳女士說。
專家建議
不文明行為應寫入法律條例
對于不文明出行行為,本市目前主要以建議、倡導為主。交通專家陳艷艷表示,交通部門等在倡導文明出行的同時,是否可以考慮將一些市民反映較為集中的不文明行為寫入相關法律條例,讓執法人員、地鐵運營管理人員等有法可依,有助于提升市民出行體驗。
據媒體公開報道,約束乘客不文明出行行為的條款曾被寫入南京、上海等地的軌道交通管理條例當中,比如之前曾備受爭議的“地鐵禁食令”等,最終條款都被“取消”,改寫進相關乘客守則。
記者手記
請學好基本禮儀再出門
地鐵屬于公共場所,當我們處于公共場所更要體現出做人、與人相處的基本禮儀和素養。
假如車廂擁擠,不小心踩到別人的腳,一句“對不起”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文明,反之,沒了這句“對不起”可能引發一場不必要的口角。誰不愿意獲得的是一份尊重和快樂呢?
國外很多國家都對公共場所的不文明行為進行“明碼標價”,以此約束市民行為,我們現在的法律尚欠缺這樣的執行力,但其實也是對于每位公民的尊重和信任。與其被地鐵乘務員、工作者苦口婆心地勸說,甚至被法律法規約束,我們何不自覺規范言行?每個人都做到文明出行,并勇敢地和身邊不文明行為說“不”,大伙兒都受益。何況,尊重別人也是尊重自己。
本版撰文 北京晨報記者 曹晶瑞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乘客 地鐵 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