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善款被占用,該給網絡慈善立規矩了
陜西渭南6歲男童鵬鵬被繼母虐待,75%顱骨缺損。有自媒體寫了鵬鵬的遭遇,獲得7千多人打賞,共約十幾萬元。隨后,該款項被此愛心人士據為己有,變成了她的稿費,由自己支配,引來了眾怒。
在這件事情上,當事自媒體存在嚴重的操守問題,讀者打賞,不是沖文章去的,而是沖需要幫助的人去的,當事人將其視為稿費收入,是混淆了是非。從法律上說,當事人開通打賞功能,以鵬鵬的名義尋求讀者幫助,事后又據為己有,有欺詐嫌疑,這屬于不當得利。
目前,受害者家屬,相關機構也已經報警,但能否追回資金依然是個未知數?,F在的打賞、個人捐款,基本上是直接打入對方賬號的,這就給追討設置了很大的障礙。錢一旦流入私人賬號,就不得不用打官司的方式要回錢。個人去追訴,能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還是個未知數,哪怕法律支持還有個訴訟成本的問題,捐款額本來就小,不會有多少人為了這幾十元幾百元去打官司的,公益組織去追訴,那么誰來賦予他們提起訴訟的權利呢?
網絡慈善缺一套行之有效的誠信約束機制。這種誠信約束機制一度也是電商要解決的難題。如何保證資金安全防止被欺詐,如何約束買賣雙方,如何解決糾紛,現在看來,電商平臺用好評、成交量、事后評價、第三方托管、無理由退貨等機制比較圓滿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正因為有了這套解決方案,電商才在中國有了今天這樣的發展成就。
網絡慈善不同于錢物交易的電商,但電商在解決誠信問題上的一些思路是值得借鑒的。現在是平臺方沒能履行起監管的責任,發起捐助的人獲利容易,而捐助人的權利相當有限,雙方處于嚴重的權利、信息不對等的狀態,真假不明善惡不分,不出問題才怪呢。能不能引入第三方托管機構?網絡的慈善一般都需要一個感人的故事,感動網友是分分鐘的事,可是查驗真相是需要時間的。比如羅一笑事件中,就存在這樣的問題,從羅爾寫下《羅一笑,你給我站住》一文在網絡上刷屏,一直到事件開始反轉,質疑聲不斷出現。短短的幾天時間里,整個活動募集到的金額就高達兩百多萬元。籌集資金的速度遠遠超過真相查清的速度。一些網絡慈善事件,等你發現真相時,騙局已經完成。這就需要設定一個緩沖期。也需要給捐助方撤銷捐助的權利。不得不說,這些營銷“大師”,玩文字的高手,深諳讀者心理、人性的弱點。很多人是被一時的情緒帶動捐了錢的,可事后冷靜想一想就可能發現很多漏洞,就可能沒有那么沖動,應該像電商一樣給一定后悔的權利,設定一定期限內可以撤銷自己的捐款或者打賞。
有人擔心設定緩沖,給足捐款者權利這會不會影響慈善的效率,網絡慈善的特點就是在于快捷,大量轉發,捐款大量匯集,第一時間解決受捐者的困難,一旦設定緩沖機制,會不會導致一些人得不到及時救助呢?羅一笑事件說明,在互聯網社會大數據時代,要想隱瞞真相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有很大的概率在極短的時間找到真相,解決問題。
電商發展的良好態勢和網絡慈善如今的困境都提醒我們,誠信是個道德問題,但它更是個機制問題?;ヂ摼W、移動支付、現代社交媒體的出現給了網絡慈善極大的發展空間,這原本是好事,但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利用,就不可能承擔起推動社會進步的責任。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網絡 慈善 電商 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