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臺灣青年在天津:感受海河文化發展
8月17日,天津市慶王府的門口便聚集了眾多慕名前來的游客,在排隊等候參觀,而來自臺灣文藻外語大學的13位師生也要想“湊個熱鬧”。置身其中,上世紀二十年代的建筑氣息撲面而來。走近一棵樹、跨過一道門、拉開一扇窗,在慶王府的每個角落里,都能發現一段故事。
天津印象
“以往對于天津的了解都是通過書本和網絡,而這次來天津看到五大道上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后,確實感覺與眾不同。”來自臺灣文藻外語大學的吳俞萱同學如是描述自己在天津的初體驗。而剛剛去過北京的廖曉君則說:“比起北京要更喜歡天津的建筑,但又被北京豐富的夜生活所吸引。”
當日,第二屆“愛媒·講”未來媒體人體驗營活動正式啟動,來自臺灣文藻外語大學的11位學生將分別在今晚報社的文化、社會和攝影等新聞部門進行實習工作,并通過參訪、體驗等形式,感知天津歷史文化發展脈絡、感受濱海新區建設和經濟發展、了解臺商臺青在津創業的故事。
同學們都是首次來到天津,甚至有的還是第一次來大陸。師生們漫步民園體育場,走進五大道歷史博物館,聽講解老師娓娓道來舊時的故事。
“每年我們也都會在臺灣去拜媽祖!”作為世界三大媽祖廟之一的天津天后宮更是勾起了師生們的許多臺灣記憶,大家全成了“自來熟”。
自帶“好奇”屬性的臺灣文藻外語大學的同學們在飯桌上打探附近的特色美食。大悅城、濱江道等天津的標志性商圈當然不容錯過,廖曉君同學還特意去看了一場正在熱映的《建軍大業》,雖然對其中的一些歷史人物還不是非常了解,但她看后仍感覺熱血沸騰。
在攝影新聞部實習的張智雯同學第一次來到大陸,“天津人也都很熱情,幽默風趣。特別是在評劇院化妝間的幾位老藝術家都十分親切,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爺爺奶奶!”
工作印象
這次來到天津,也是臺灣文藻外語大學的同學們首次參加同本專業相關的實習活動。在《今晚報》文化新聞部實習的張晶同學來到天津自然博物館采訪,第一次參加實習活動的她顯得有些不知所措,拿著相機站在游客中間,更不好意思向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提問。
“沒人攔你就不要害怕站到前面去,拍好照片再退回來。別不好意思,要記住自己是一名記者。”細心的指導老師早已察覺到她的局促,一面為她加油鼓勁,一面幫助她梳理提問內容。在導師的幫助下,張晶同學終于找到了狀態。
從外地游客變成本地記者,這種“反客為主的角色轉換”讓張晶同學“感覺很新鮮”。之前在臺灣高校內的學習更多地局限在了課本知識和應付考試上,對于如何接觸采訪對象這類的實踐性問題少有涉及,而這次實習活動的實踐性非常強。
“記者這個名詞,之前對我而言其實挺空洞的。直到實習期間跟隨指導老師的腳步,才發現不管是采訪前的背景資料整理,或是其他環節,都需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處理危機的能力。”在文化新聞部實習的吳俞萱同學寫下了這樣的實習心得。
交流印象
臺灣文藻外語大學的師生們還專程來到姊妹學校天津外國語大學走親戚,同為外國語大學,又同為傳媒專業,初次會面的兩校師生從本校的專業課程設置聊到未來的職業發展規劃,找到了不少的共同話題。
“作為外國語大學的傳媒學生,要學會利用我們自己的優勢,同時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學會利用好現在的新媒體。”負責運營天外校園微信公眾號的劉潔瓊同學雖然還未走出校園,但已經算是新媒體運營的小達人了。
“出去實習一兩個月的體會要比在學校一兩年更深刻”,天外同學的這句話立刻引發了臺灣學生的共鳴。“如果我們沒有出來實習,就不會知道自己的知識量有多淺薄”,在攝影新聞部實習的臺灣同學張智雯深有體會。
夜幕降臨,海河兩岸斑駁陸離的燈光,各具特色的古今中外相融合的建筑,與河上形態各異的橋梁交織在一起。臺灣文藻外語大學的師生們在海河的游船上飽覽美景。同學們紛紛表示,海河夜景真是太美了。一定還會再抽時間過來逛逛,爭取看到解放橋開啟的樣子。
據悉,此次活動共為期十天,由天津市臺辦主辦,今晚報社、臺灣文藻外語大學、高雄新聞記者同業公會承辦。旨在增強臺生傳媒專業技能,也對天津經濟、社會、文化、體育等各個領域的發展形成更深層次的認知,通過所看、所聽、所感,進一步了解天津,促進兩岸的合作交流。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天津 臺灣 大學 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