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腦勞不如體勞”不等于“腦體倒掛”
昨天上午,記者在一招聘現場看到,一些腦力勞動者待遇不高,有些甚至不如體力勞動者。如山東煙臺一家商貿公司招聘的辦公室文員,要求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月薪是2800-4000元,而學歷不限的小車司機月薪卻是3000-5000元。一家油脂企業招聘大學文化程度的文案月收入3000-3500元。(8月29日 新華網)
當腦力勞動者工資低于體力勞動者,就有人稱“不好了”,甚至高喊“腦體倒掛”,這都是危言聳聽的無謂惶恐。“腦勞不如體勞”,更多體現在個別行業的個別人身上,而不是一個普遍現象。像之前城市出現了“手藝技工很搶手,三千四千招聘者不為動”,以及“很多招聘企業淡化了對求職者高學歷的要求,甚至出現了高職生搶了研究生飯碗的情況”,都有點體力勞動者被抬高價位的意味。
不要誤讀“腦勞不如體勞”,也不能武斷稱“技工比大學生強”,更不能稱“和研究生爭飯碗,高職生勝出”。我認為,本身評價誰比誰強就不準確,各個行業之間各有分工,很多時候橫向比較并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彼此的價值對比。當然,在一些招聘中,確實呈現出了技術工人類的需求大的特征,如一些技工“門檻”直逼本科,以往的焊工、鉗工、銑工等普通技術工種需求數量則明顯下降,而機械制造、機械設計、工業電氣化類等高端技術人才成了香餑餑。但這恰恰充分說明,普通技工的可替代性指數升高,而高端技工卻是企業追逐的目標。因此說,“技工比大學生強”是誤讀——高端技工可能會超越一些本科大學生,但普通技工依然和高端技工有差距。
剖析就業市場,并不能只看表象。不少人拿當年的“造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拿手術刀的不如拿剃頭刀的”的“腦體倒掛”現象,來類比當前不少大學生就業難,有些尚不如技工工資高的現象。其實,這種類比并不準確。首先,高學歷者競爭壓力比以往更大,系由就業市場的供求雙方之間的供需關系決定,對許多大學生而言,他們并非找不到工作,而只是暫時找不到合適、理想工作而已;其次,有的企業“稀罕技工、舍棄大學生”,和他們權衡自己公司薪酬以及用人標準有關,這并不能說明大學生被“倒掛”了;再者,從高學歷者進入企業的發展來看,懂得技術和學歷高的人,上升空間和上升速度往往都會優于沒接受過技術訓練和沒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許前者在發展初期會和后者差不多,但隨著時間推移和經驗積累,技術和學歷優勢一旦在實踐中展示出來,就會變成加薪和提升砝碼,并最終得到合適待遇并達到自己的愿景。
不誤讀,就不會盲從,就會看到本質并努力奮斗。不能拿個別高薪的農民工、技工和低薪的大學生比較,因為這比法本身就缺乏公允有失偏頗。其實,無論對哪個企業來說,他們對高端的優秀人才都是需求的,他們對能力的訴求永不會改變。這,可給任何一個求職者以啟示——只要練好內功,提高個人能力,自然會博得伯樂青睞;如果尚未博到,只是時候未到;同時,不急躁不盲從,用好的心態迎接明天,終會得到好收獲。“腦勞不如體勞”的說法,更多是一種負面消極的自我安慰,而不是真正崇尚能力的正能量。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技工 腦勞不如體勞 腦體倒掛 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