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專題>2017全國政協十二屆二十二次常委會議>大會發言 大會發言

徐紹史: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效益和可持續性有待提高

2017年08月29日 16:53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徐紹史


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效益和可持續性有待提高

——徐紹史委員的發言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就。近兩年用于脫貧攻堅的財政專項資金和一般性轉移支付大幅增長,財政涉農資金整合順利推進,資金投向進一步聚焦、效率進一步提升、支撐和撬動作用進一步顯現。同時,大多貧困縣自有財力弱、支出增長快、債務負擔重,財政涉農資金整合和投放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

一些地方存有顧慮,影響涉農資金整合和投放效率。在資金整合中,地方同志擔心影響上級資金安排、擔心難以應對“條條”檢查、擔心審計時有挪用之嫌,加上部門協調配合的影響,滯緩了整合進程。以撥代支、資金沉淀在鄉鎮,資金等項目、項目等資金現象也不同程度存在。

一些地方財政資金使用不規范、投入不算賬。有些地方資金使用缺乏統籌、安排失衡:發放給貧困戶、龍頭企業和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獎勵補貼等一次性支出比重偏大,并一發了之,財政資金被視為“唐僧肉”、變相“大水漫灌”。用于收益性資產投入偏少:有些省僅占15%,有的投資于有經營收入的項目也未形成收益性資產。不計成本現象仍然存在:有的縣為了實現村集體經濟每年5萬元收入,每村一次撥款50萬元;有的縣為貧困戶購買大病醫療補充險、人身意外險、家庭財產險、扶貧貸款保證險等,一年支付保費3000多萬元,但賠付額僅為保費的30%。

一些地方資金投放重硬件、重當下,輕軟件、輕長遠。扶貧資金較多投向工程和項目,不少安排只持續到2020年。扶智扶志投入不足,技能培訓比較薄弱,有的省扶貧資金中用于教育培訓的僅占0.9%。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缺乏因地因需統籌,導致短缺與閑置并存。

一些地方政府性債務加重,存在風險隱患。有些縣“融資補缺口、政府加杠桿”,通過有政府背景的扶貧公司、擔保基金及各種融資平臺融資,推高了政府債務水平。某縣2016年地方財政收入3億元,自給率9.4%,而專項補助資金縣級配套需9.2億元,政府貸款余額達34億元。有的縣扶貧開發公司以政府購買服務協議作質押,向銀行貸款10多億元。這些做法方式隱蔽、監管困難,須重點關注。不少地方的小額扶貧貸款采用“戶貸企用企還、政府擔保”模式,政府既為貸款貼息,又承擔70%—80%的違約還款責任,還為其余20%—30%購買違約險,風險不容忽視。此外,財政資金配置是利益分配,對貧困村與非貧困村、貧困戶與邊緣戶、建檔立卡戶與低保戶之間“分蛋糕”引起心理落差可能導致的問題和矛盾關注不夠。

針對上述情況,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深入推進財政涉農資金整合并規范配置使用。建議相關部門堅決取消限制性規定,并加強涉農資金整合使用的效率效益評估和考核。貧困地區應切實加強資金的統籌安排,嚴格規范一次性投入,增加經營性收益性資產投入比重,提高效率效益和可持續性。

二是更加注重對“破難題”和“拔窮根”的投入。對“三區三州”規劃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議由中央財政全額補助。增加教育投入,全面實施系統性技能培訓計劃。資金配置使用統籌兼顧非貧困村貧困人口脫貧。

三是探索創新財政資金投放方式。注重將扶貧投入形成的非公益性設施和經營性資產等,轉化為村集體經濟資產或貧困人口股份,保值增值持續收益。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通過設立發展基金、擔保基金等,促進政金企社農多方合作,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脫貧攻堅。

四是加強地方政府財政金融風險管控。嚴格控制政府債務,合理掌控扶貧貸款規模,明確融資平臺業務邊界,規范政府在小額扶貧貸款中的擔保代償行為和責任。政府扶貧融資應統籌考慮,建立多渠道償債機制,避免由省到縣“一分了之”。

編輯:周佳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