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述評:“中國觀”,與世界共行
新華社北京8月20日電 述評:“中國觀”,與世界共行(簡版)
新華社記者葛晨 楊定都 張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外交領域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回答時代課題,開辟外交新局。這些重大理念和政策舉措緊緊圍繞和平與發展兩大時代主題,共同形成了特色鮮明的“中國觀”。
“中國觀”關乎中國,更是為解決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提供中國方案,也因此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積極響應。從地區熱點到全球問題,從經濟發展到氣候變化……世界期待中國智慧和中國行動。“中國觀”,與世界共同前行。
新安全觀維護持久和平
21世紀的今天,人類依然在思索一個古老的命題:如何擺脫戰亂沖突,實現持久和平。2017年年初,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作出回答,再次呼吁各方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
這一新安全觀順應全球化與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從歷史維度看,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加深;從現實維度看,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陰魂不散,恐怖主義、難民危機、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
以新安全觀為導向,中國在事關地區和國際安全的重大問題上發揮積極作用,破解“安全困境”,展現大國擔當。在朝核問題上,中方提出“雙暫停”倡議和“雙軌并行”思路;在中東問題上,中方提出了新形勢下推動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四點主張”,促進中東地區實現和平穩定;在南海問題上,中方支持并倡導“雙軌思路”,即由直接當事國通過談判協商妥善解決爭議,中國和東盟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在一些非傳統安全問題上,中方主張和平、主權、普惠、共治的原則,把深海、極地、外空、互聯網等領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競技場。
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副主席班尼特認為,中國提出的新安全觀建立在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原則之上,結合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中國傳統文化與哲學。
新發展觀追求共同繁榮
如何實現全球經濟良性復蘇和發展,是擺在各國政府和世界面前的共同難題。2015年9月26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提出公平、開放、全面、創新的新發展觀。
“面對重重挑戰和道道難關,我們必須攥緊發展這把鑰匙。唯有發展,才能消除沖突的根源。唯有發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唯有發展,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習近平主席的演講擲地有聲,贏得陣陣掌聲。
新發展觀根植于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偉大實踐,有助于破解各國發展和當今世界面臨的普遍性問題,展現了立足長遠、共謀未來的中國智慧。
法國知名經濟評論員大衛·巴韋列認為,中國創新理念具有廣闊的全球視野,真誠的共贏理念,政治上凝聚全球共識,經濟上促進資源市場大融合,地域上化解隔閡溝通人心,不僅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發展路徑,對法國等發達國家也具有借鑒意義。
中國提出新發展觀,不只停留在理念層面,而是落到實處。特別是,通過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打造開放型合作平臺,為全球提供新的公共產品,釋放各國發展潛力,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為推動世界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新治理觀著眼公正合理
當今世界,隨著全球性挑戰日益增多,加強全球治理、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已是大勢所趨。
2016年9月,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是國際社會大家的事,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使關于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主張轉化為各方共識,形成一致行動。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根植于各國主權平等、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準則之中,已成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正確義利觀指引下,中國不斷深化同發展中國家務實合作;按照親誠惠容理念,中國同周邊國家深化互利合作;秉承真實親誠的對非政策理念,中國積極推動中非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深入發展。
從周邊到地區,從地區到全球,包括全球治理新理念在內的“中國觀”正從先進理念轉化為有效行動,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指明方向和貢獻力量。
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演講時,習近平主席深刻、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主張堅持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第71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彼得·湯姆森對此感慨,中國所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我而言,這是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
編輯:曾珂
關鍵詞:中國觀 與世界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