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斬斷海外游學“向錢看”的利益鏈
暑假過半,在夏令營市場上,短期海外游學夏令營十分火熱。十余天的游學,價格動輒數萬元。調查發現,游學機構與學校之間有一條潛在的利益鏈:一些游學機構坦言,學校能從每個學生的花費上得到的提成通常在5%-7%之間,而帶隊老師獲得免費出境機會,也成為游學項目的一個潛規則。(8月14日《北京青年報》)
過去,游學只是“別人家的故事”,大多發生在西方發達國家;現在,游學在中國如雨后春筍,并不奇怪。游學其實是古代中國士子的傳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游學。隨著社會和教育的雙重進步,游學重要性日益被發現,這是其大熱的內在邏輯。
“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體現在海外游學上也是如此。有聲音認為,低齡化海外游學并沒有太大意義。應該看到,海外游學的確能增加閱歷,增強溝通能力和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知識和見識。但由于低齡孩子的認知特點,作用不宜放大,短期的國外教育很難改變在國內長期形成的學習和思考模式,即使想提高英語聽說水平,如果回家后不加強練習,也會很快回落。遑論有些海外游學往往名不副實,“游”大于“學”,甚至只“游”不“學”。
應該提醒,這是一個教育焦慮時代,也是一個“曬娃”時代。對于很多家長來說,哪怕只是讓孩子散散心,只是給朋友圈添一些炫耀,也愿意花這筆錢。只要提高透明度,應該尊重“不差錢”家長的選擇。真正需要警惕的,還是媒體調查發現的“利益鏈”。
此前,教育部等四部委曾聯合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對中小學生出國參加夏(冬)令營等有關活動管理的通知》,要求主辦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非營利,應是游學的一條底線。但對有些人來說,底線就是被用來突破的。媒體查詢了同時段、同時長且行程類似的普通旅行社報價,發現游學機構與學校合作的游學項目報價要高出不少,有的甚至高出上萬元。為什么這么高,看看學校拿5%-7%提成、帶隊老師免費出境的潛規則,也就有了答案。
現實已然說明,海外游學不僅沒有落實“非營利”的要求,反而已成赤裸裸的暴利行業。從規定來看,強調游學“不得以營利為目的”十分有必要,可在現實中,由于監管飄在空中,規定只是“說起來很美”。正是由于利益所在,現在學校與機構合作很熱——為了從中賺錢,現在海外游學特別熱——為了從中賺到更多的錢。一旦以錢為導向,這樣的海外游學,又會取得什么效果?
就當前來看,海外游學已成一門“時髦生意”——對家長來說,只是趕的一個時髦;對學校和機構來說,卻是一門生意。永遠都不要忘記為什么出發,一旦初心出了問題,自然不會有什么好效果。有關方面在鼓勵海外游學的同時,也要確保“非營利”落到實處。媒體報道的回扣和潛規則問題,更是必須受到查處,斬斷背后的利益鏈條。只有這樣,才能讓海外游學沿著正確軌道前行。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游學 海外 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