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氣象地震專家解讀震后熱點問題——

網傳“地震云”無依據 所謂“地震預警”有“盲區”

2017年08月14日 14:11 | 作者:邱晨輝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8月8日21時19分,四川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次日7時27分,新疆精河縣發生6.6級地震。兩次地震前后腳發生,而且震區余震不斷,這是一種巧合還是預示著地震活躍期的到來?

地震發生后,全社會迅速開展抗震救災。那么震后亟須警惕的是什么,又該如何防范次生災害?網絡上傳出的“地震云”是否真實存在,未來人們能否實現地震預警?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相關專家。

震后緊盯“天氣” 強降雨或致次生災害發生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曉東說,地震后出現降雨的概率比較大,較強降雨天氣會加重震區次生災害。震后,由于震區山體有所松動,房屋結構遭到破壞,強降雨易引發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質災害。

他以2008年汶川地震為例,當時震后發生了很多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堰塞湖。隨著上游的積水不斷涌入,堰塞湖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被大水沖垮,洪水沖向下游,嚴重威脅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芳華也提到,地震發生后,對救援工作產生不利的天氣因素有降水量、溫度等多個方面。降水天氣不僅給缺少帳篷等物資的群眾帶來不便,也會造成路面泥濘,對交通產生影響。

在張曉東看來,要避免震后次生災害帶來的災害疊加,首先氣象預警預報很重要;其次,山洪地質災害的預警預報工作也要到位。對于難以避免的次生災害,可以及時疏散轉移人群,加固山體和房屋。

兩次地震前后發生僅是巧合

四川、新疆兩次地震先后發生,有人擔心,我國是否進入了地震活躍期?

專家對此表示,我國地震活動處于正常活動水平。

張曉東給出一組統計數據:每年全球發生18次左右的7級地震,200次左右的6級地震。我國每年平均發生20次左右的5級地震,4次左右的6級地震。今年上半年,我國地震發生次數很低,僅有4次5級地震,所以,“公眾感覺近期地震頻繁并不真實”。

按照他的說法,四川、新疆兩處地震地域差別很大,分別屬于不同的地震帶,九寨溝7.0級地震位于南北地震帶,精河縣6.6級地震位于天山地震帶,有不同的構造成因,兩個地震前后發生,僅僅是一種巧合。

“地震云”不靠譜 靠家禽家畜異常行為預測地震也不科學

目前,網上流傳著一種說法,即存在一種能預測地震的“地震云”,不過在張芳華看來,地震和云之間并沒有直接的聯系。她說,目前并沒有發現地震和云之間有聯系的理論和依據,“一些人利用云來預測地震是否發生,非常不科學”。

在她看來,像地震這類地殼運動,對大氣環流是否造成某種潛在影響,有待進一步的科學研究和論證,即便有影響,也比較細微。在預報天氣時,這種影響是忽略不計的。

相應地,這種尚未地震,就以天降奇象、云生異變來預測的方式很不靠譜,“我們認為‘地震云’的假設是不成立的。”張芳華說。

不僅氣象專家這么看,地震專家也給出類似的說法。

張曉東說,從目前的研究情況看,沒有任何科學事實能證明云的變化與地震有直接關系,也沒有科學研究可以證實“地震的發生與天氣變化有直接相關性”。

他說,其實,不僅是云和天氣的變化,很多書本畫冊上提出的能預示地震即將來臨的征兆,如家禽家畜行為異常、野生動物遷徙、植物異常等都未曾經過嚴格的科學檢驗。

“公眾可以在地震發生后關注到震前的種種異常現象,但卻無法從異常現象推出地震即將來臨的結果。”張曉東說。

他以動物行為異常為例,導致動物遷徙、情緒失控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季節轉變、氣候變化、動物疾病,也可能是繁衍生育的需求。所以,在無法將其他引起異常的原因剔除時,人們不能將動物的異常表現作為預測地震來臨的科學指標。

難以突破的“預警盲區”:震中地區破壞最嚴重但沒有預警時間

中國目前是否具備一定的地震監測預測能力,所謂的地震速報是如何發出的,公眾又該如何獲取?

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李山有說,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以后,利用震中地區臺站快速判定地震的時間、地點、大小及其影響程度。

具體來看,由于地震波按照每秒數公里的速度向外擴散傳播,這樣,人們就有可能為遠離震中但可能遭受地震影響的地區,搶在地震波到達之前,發出一個警報信號,為公眾逃生避險、企業緊急處置提供預警時間。

不過李山有同時表示,由于方法技術所限,震中地區破壞最嚴重,但沒有預警時間——這就是預警盲區。距離震中越遠的地區,破壞相對較輕,但預警時間越長。

他透露,目前,中國地震局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計劃用3年時間建設由1.5萬余個地震臺站組成的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系統,實現全國范圍的分鐘級地震烈度速報,實現華北地區、南北地震帶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和新疆天山中段地區的秒級地震預警。

至于人們可以接收到的“地震速報”是以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測定結果為官方結果,通過12322、臺網中心官方網站、官方微博以及中央級媒體對外發布。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劉杰說,因受臺站分布密度的影響,不同地區地震速報結果的產出時間有所不同,全國平均自動地震結果速報時間約為3分鐘,人工地震結果速報時間為11分鐘。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地震 發生 預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