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盛玉雷:吸引人才不能止于短期刺激
不僅要有短期刺激,更要有長遠眼光,為人才提供充足的筑夢空間、公平的發展環境和良好的創業環境,才能實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南京提出高校畢業生可直接申請落戶,武漢宣布建設3605套大學生人才公寓,長沙計劃投入百億元以上資金吸引人才,成都給予頂尖人才高額資金資助……據媒體報道,為爭奪人才,全國14個二線城市紛紛拋出“送房子”“送戶口”“送錢”等措施,以增強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高素質人才不僅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核心資源,更是城市活力的源泉,是城市吸引力的證明。美國的硅谷、中國的深圳,之所以能夠崛起為創新中心,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聚集了大量的高端人才。尤其是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資源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第一資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顯”,如果說物質資源越用越少,那么人才資源則會因為聚合而產生“1+1>2”的化學反應。由此可見,各大城市“放大招”吸引人才,折射出整個社會的人才觀念在不斷升級。
也要看到,這一輪二線城市競爭人才,也有特殊的時代背景。一方面,一線城市扎根不易、戶口收緊,對人才的“虹吸效應”減弱;另一方面,二線城市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人才需求呈現新特點。當傳統產業讓位于新興產業,城市的競爭力也從早期拼產業、拼招商、拼政策,過渡到了拼人才的新維度。盤點不少城市的發展規劃,金融、科技、信息等高精尖行業成為“寵兒”,人才需求也更加偏重于以高校畢業生為主的高端人才。可以說,產業轉型升級和人才素養提升就像交錯螺旋的雙鏈,共同擘畫出經濟社會發展的DNA序列。
但破譯了人才需求的升級密碼,不代表就可以實現“天下英雄盡入彀中”的夙愿。吸納人才不是一錘子買賣,不僅要引得進,還要留得下。曾經一度流行的 “逃離北上廣”浪潮之后,不少年輕人又選擇“逃回北上廣”。這樣的反差也引人深思:為什么小城市生活成本更低、物質激勵更豐富,卻還是對大城市歸心似箭?實際上,盤根錯節的人際關系、缺少公平的競爭環境以及天花板太低的發展空間,都容易導致人才流失。這說明,如果只靠短期的財政傾斜、政策優惠,缺少長遠的配套舉措和制度改革,對人才的吸引力就難以持續。
顯然,這一點對搶奪人才的二線城市來說,也是一個有益的提醒。有人曾感慨,在北京生活固然艱辛,但每天出門前,想到接下來的無限可能,一切也都值了。的確,大城市擁有創造平臺的能力、實現夢想的舞臺、容納生活的空間,這是對人才的最強吸引。因此,二線城市在住房、戶口上發力之后,更應考慮可持續的人才規劃,不僅要有“給錢給物”的短期刺激,更要有長遠眼光,為人才提供充足的筑夢空間、公平的發展環境和良好的創業環境,讓人才不因出身而受到歧視,不因關系而失去機會,不為到政府部門辦事而跑斷腿,真正做到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才能真正實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這個“道”顯然不只是物質刺激那么簡單,更是一種持續的制度保障和良性的人才生態。在搶奪人才之后,真正為人才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文化土壤,才能讓人才產生“吾心安處是吾鄉”的歸屬感,并由此釋放出源源不斷的人才紅利。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二線城市 人才 刺激